廖亦武PK莫言 丧歌与赞歌隔空对决

10月14日,德国书业和平奖的颁奖典礼在法兰克福的保罗教堂里举行。这是一场高规格的颁奖典礼,除德国议长拉默特和教育部长沙万等一系列德国政界要人以外,德国总统高克也出现在贵宾席上。显而易见,德国政界对这次颁奖仪式格外重视。

德国读者对廖亦武的熟悉始于2009年。当年,德国费舍尔出版社出版了廖亦武的《中国底层社会访谈录》,德文版的标题译作:《坐台小姐和农民皇帝》。这本类似中国现代浮世绘的访谈录让德国读者认识了一个高楼大厦与华丽外表背后的中国。

今年54岁的廖亦武出生于四川省北部一个叫海门寺的乡村。普通的中国读者对廖亦武这个名字并不熟悉,因为他的诗歌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多次政治运动中不断受到批判。1989年6月3日下午,在天安门大屠杀尚未开始之际,他写下了《大屠杀》这首诗,诗中预测了中共军队对示威抗议者的清场围剿。6月4日凌晨,廖亦武自己朗读了这首诗,并将其制作成录音带,传遍了全国许多城市。1990年3月初,廖亦武因拍摄了《大屠杀》的姐妹篇《安魂》,连同《安魂》整个剧组在重庆被捕。廖亦武被扣上了“反革命宣传煽动”的罪名,坐牢四年,在狱中自杀两次,九死一生。2011年7月2日,廖亦武步行通过中越边境,逃离中国。

保罗教堂除了一些花束之外没有任何其它装饰,显得格外朴素。廖亦武身着黑衣黑裤,踏上奖台。他的获奖辞以一个1989年6月3日,一个九岁的男孩吕鹏在天安门大屠杀中被打死的故事开场。廖亦武说:“我相继在中文版和德文版的新书《子弹鸦片》里,在《大屠杀死难者名单》的首位,再次发布吕鹏的死讯。他永远九岁。但愿这是一道天长地久的死讯。我也在这里发布这个帝国的死讯。”

他说:“一个王朝走到屠杀孩子、抹杀真相的地步,气数早该尽了。”“这个帝国的价值系统已经崩溃,维持它的仅剩下利益的勾结。……然而帝国分裂的内在命运,在二十三年前,它大开杀戒的那一夜,就已经注定。这个灭绝人性的血色帝国,这个地球灾难的源头,这个无限扩张的垃圾场,必须分裂。”

就在廖亦武为中共政权唱响丧歌的同时,在地球的另一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为同一个政权唱着赞歌,他在获奖后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这是一个可以自由发言的时代”。艾未未在微博里批评道:“一个不面对现实的作家是个撒谎者。”

莫言颇受诟病的,就是他在今年5月底参加了抄写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事。莫言为此辩解说《延安讲话》“对于推翻腐朽的政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莫言获奖,最高兴的莫过于中共当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11日致信中国作家协会,祝贺莫言获奖。李长春在贺信中称,莫言获奖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旅德政治学家彭涛博士认为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把文学奖颁给莫言,是“给中共送了一份大礼”。他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出于什么‘政治考虑’给莫言颁奖,外界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很清楚,挪威颁奖给莫言可是帮了中共一个大忙,让中共终于得以从高行健获奖的尴尬困境中解脱出来,为自己的文艺路线和专制体制找到辩护的理由。”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勒激动地流下眼泪,她拥抱廖亦武表示祝贺。(Ralph Orlowski/Getty Images)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勒激动地流下眼泪,她拥抱廖亦武表示祝贺。(Ralph Orlowski/Getty Images)

廖亦武在被问到对莫言的看法时,批评莫言是亲共的“国家诗人”。在这场两个作家的隔空对决中,莫言无法对廖亦武的批评做出公开的反驳,因为中共官方不允许中国媒体报道廖亦武获奖的消息,而莫言必然一如既往地服从命令,选择什么都不说。

大纪元记者田宇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贾南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