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的高富帅:歌德如何看待经济危机

歌德26岁就在魏玛任职枢密大臣,一生都过着富裕的生活。作为文学家,他20岁出头就以《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声名远扬。英俊挺拔的歌德出身虽然说不上显赫,但是也可圈可点,他的父亲是帝国议会成员,外祖父是法兰克福市长。

一战期间纸币上的《浮士德》

歌德在《浮士德》第二部里通过剧中人物写出了他对纸币的怀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金、银币被用来支付战争费用,其它金属硬币都被用来打造武器。钱币奇缺,通货膨胀,于是各地纷纷发行自己的危机时期临时纸币,图案各异。许多临时纸币上五颜六色地画上了《浮士德》的场景和文字,字里行间折射出对经济萧条的无奈和嘲讽,如今读来让人不禁哑然失笑。

1923年德国的物价高得惊人:

  • 一升水220万马克
  • 一磅盐8亿马克
  • 一个鸡蛋20亿马克
  • 一升牛奶40亿
  • 一磅面包40亿
  • 一张面值10亿马克的纸币只能买半个鸡蛋
  • 就连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个棺材要4500亿马克。

反对用纸币解决经济危机

歌德虽然以文学家闻名于世,但其实他涉猎广泛,对“钱的问题”一直很感兴趣,他曾在魏玛担当财政部长一职长达十年之久,他的家庭和法兰克福好几个银行家的家族私人关系密切。

经济危机并不是近代的产物,而是早就出现在人类社会了。200多年前,歌德在世的时候,人们就在讨论是否应该用大量印刷纸币来解决经济危机的问题。当时纸币已有100多年历史了,但是一直争议不断,所以没有流行。其他欧洲国家曾经引入过纸币,结果因为印刷太多而导致通货膨胀,最后不得不取消纸币。歌德本人不赞成使用纸币,因为他觉得金属制作的钱币自身就具有价值,而纸币没有,歌德把纸币和点金术相比较,两者都是从没有价值的东西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歌德认为,纸币不是真正的钱,而且容易印刷,也就容易引起通货膨胀,无法真正解决经济危机。

但是当时因为机器大工业发展,引入纸币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不管歌德自己有什么想法,也无法阻止这个潮流。而且,他这样的名人,肯定无法逃避后人把他的形象印到纸币上的命运。两德分裂期间,无论是前东德还是西德,都把歌德的头像印在了纸币上。

东西德的“歌德之争”

位 于德国中部黑森州的法兰克福是歌德出生的地方,位于东部图林根州的魏玛是歌德去世的地方,一个在前西德,一个在前东德,在两德分裂期间,歌德纪念日之时, 两个德国各自发行歌德纪念币,形成了东西德两个歌德的竞争场面。歌德26岁的时候就应卡尔·奥古斯特公爵的邀请来到魏玛,一直住到他82岁去世,巨著《浮 士德》就是在魏玛写成的,耗时60年。1998年,“古典魏玛”(Classical Weimar)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其中歌德功劳也不小。

绿酱:歌德的最爱

据法兰克福旅游局的说法,歌德最喜爱的一道菜就是“绿酱配土豆和牛肉”。绿酱虽然是调料,但是做起来非常讲究,里面的料很多,包括香菜,韭菜,山萝卜,酸模,小茴香,琉璃苣,豆瓣,狭叶青蒿,独活草,柠檬香草和洋葱。现在这道小吃在法兰克福到处都能见到。一道普普通通的菜,一旦和大文豪沾上边,身价也会增加不少,也可以给旅游业带来不少进项,所以法兰克福旅游局给一道菜做广告,也就不足为奇了。

歌德生平小传:

  • 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
  • 1765—1768年:在莱比锡学习法律
  • 1768—1770年:于法兰克福家中养病
  • 1770—1772年:去斯特拉斯堡继续攻读法律
  • l  1772年5月—9月:作为候补官员在韦茨拉尔帝国法院工作,认识了夏绿蒂·布夫    (日后的名作《少年维特之烦恼》里的少女绿蒂的原型)
  • 1774: 完成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随即成名
  • 1776年:作为枢密大臣开始为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公国服务,此后一直生活在魏玛
  • 1777年:登上德国哈茨山脉最高点布罗肯山,成为首次冬季登顶之人
  • 1784年:在人类颅骨旁发现了颌间骨
  • 1786-1788年:重要的意大利之旅
  • 1806年:与克里斯蒂安娜•福尔皮乌斯结婚
  • 1831年:完成《浮士德》第二部
  • 1832年3月22日:因病在魏玛去世,临终前最后一句话:“多些光(Mehr Licht)!”

责任编辑:文婧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