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中国访德学者背后的中共军方黑影

一项调查显示:德国各所科技大学的中国访问学者回国后,不少人为中共军方效力;甚至与多所欧洲大学科研人员合作的中国学者,其背后就是中共军方;该调查评论说,中共实现所谓的“强军梦”时,德国与欧洲的科研机构“功不可没”。

各类中国顶尖学者陷军方大网 曾长期在德做研究

德国之声”今天(20日)独家报导,在与其它媒体伙伴共同展开的调查显示,通过随机选择一些中国顶尖学者的简历,发现他们过去十年里曾经长期在德国生活工作,在数学、信息技术、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做研究。

报导说,在美国乔治城大学安全和新兴技术研究中心(CSET)的帮助下,确定了80人的身份。德国之声说不公开个人姓名。

该调查举例,一名专业领域是理论粒子物理的女物理学家,在中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去了德国。最初两年,她在一家意大利知名核物理研究所做科研,之后三年,去了德国汉堡和美因茨的两所大学。

在欧洲逗留五年后,她成为中共“千人计划”成员。回国后,她在中共唯一核弹头研发基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做基础研究。

长期观察中国军事学院动向的澳大利亚专家约什科(Alex Joske)认为,这个研究院是“中国科研系统中最令人生畏和令人担心的单位”。

再如,2011年至2014年期间,一位获得洪堡奖学金的中国化学家在柏林三所顶尖研究机构做科研。2015年,他获得欧盟居里夫人奖学金后,在英国利物浦待了一年。现在,这位化学家是中共军委装备发展部成员,其科研重点之一是激光技术。

还有一位等离子物理学家也是洪堡奖学金获得者,在波鸿鲁尔大学待了三年后回国。2018年,在回到中国刚好一年后,他获得了中共军委的资助奖金。他当前的研究重点包括人工智能以及航空航天驱动系统。2020年,他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514所工作。

陆媒报导,514所作为中共国家航天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所属专业计量检测机构,是国防科技工业电学一级计量站。

还有,一名年轻的信息技术学者曾在德国北威州做研究,研究项目是一种未来可以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通过“高精度地图”,这项技术可以对周边环境进行更为精细的三维构图,既能运用在道路交通中,也可以运用于战争中。

回国后,他去了中央军委直属大学——中国国防科技大学。

再比如,一位很有天赋的工程师为完成博士论文,在慕尼黑理工大学做研究。他回国后,2019年得到中央军委颁发的一个创新奖项,一年后又获得一项科研资助。他研究的主题之一就是超高音速飞行器的热保护技术。

现在,他至少领导着三项直接得到中央军委拨款的大型科研项目,其中两项被标定为“重要国防项目”。

中共军方不仅利用中国学者,很多欧美大学的学者也成为其猎物。“德国之声”和媒体伙伴机构在调查中发现,多所欧洲大学科研人员与跟中共军方关系密切的中国学者合作。

该调查还从相关数据库中抽选出一些德国研究项目,多名独立专家一致认为,这些研究成果无法排除军民两用的可能。

欧州高校与中国学者合作研究 背后有中共军方黑影

“德国之声”昨天(19日)报导,为了查明欧洲高校和中共军事院校之间的联系究竟有多么密切,11家欧洲媒体在德国新闻调查平台Follow the Money和荷兰新闻调查平台CORRECTIV的牵头下,展开了一项共同调查。

这个欧洲新闻调查联盟收集了大约35万份学术论文的相关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调查显示,从2000年年初到2022年2月,欧洲高校与中国学者展开近3000个合作项目,范围涉及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和量子研究等敏感技术领域。

这些中国学者与中共军方关系密切,比如大约2200份论文与中国国防科大作者联合发表,其中1000多份来自英国高校,荷兰和德国至少有230篇。

有鉴于此,调查行动的焦点集中在中国国防科技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约什科表示,一半论文的背后“都可能有一位曾在欧洲大学学习工作并建立关系,从而让这一合作能够成型的中国军官”。

参与了调研的《南德意志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学术自由的受益者”的报导,对德中科技合作做了详尽分析。

文章说,“这类研究项目的成果,如果不仅可用于民用目的,而且也可被用于军事目的时,它的风险就不言而喻了。极端情况下,这类成果甚至可以被某个国家用来扩充核武计划。”

文章分析说,军用和民用的学术界限,本来就相当模糊。尤其当高等院校不能像欧洲这样保持独立地位时,军用和民用目的更是完全无法划分。德国学者同中共军事院校学者共同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有三分之二的中方学者来自中国国防科技大学。

报导指出,同中国的军事院校开展学术合作并不是违禁行为,更何况学术自由是受到德国基本法保障的基本权利。但这种学术自由所暗藏的风险,也越来越引起关注。

瑞士出版的《新苏黎世报》指出,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同中共军方的核武计划密切相关,美国早已将这两所院校列入禁止合作的黑名单。在此背景下,欧洲科研机构同这些中国军方院校的热络合作尤为令人不解。

德政界在警醒 德媒:德大学对中共依然“有点温顺”

德国大学的科研自由受宪法保障,不受国家干涉。因此,各所大学可以寻找研究伙伴和项目。

德国联邦教育科研部副部长勃兰登堡(Jens Brandenburg)表示,“我们不能也不愿意从柏林进行统一管控”。在与中国的科研合作时,德国的目标是,“有可能的时候就开放,有必要的时候就封闭”,尤其是在涉及军民两用技术的课题上。

“德国之声”报导说,从德国大学的角度来看,不愿意失去国际竞争力,就需要国外的投入,但其中却蕴含风险,违背自己意愿让中共这样的国家获得敏感科技。

“德国之声”与其它媒体伙伴从德国安全事务圈内获得消息称,近两年来政界对此问题的意识有所提高,德国大学对于中国的态度则依然“有点温顺”、“有点天真”。2020年开始,中国客座学者在德国外交部申请签证时都要经过背景调查。

然而,一位内部人士告诉“德国之声”,德国大学进行的审查基本都流于形式。他在一所科研机构负责出口管制事务,他会把申请者的姓名和美国和欧盟制裁名单做比对。但是,“只要这些学者不把中国军方放在个人简历里”,就不会有进一步的检查。

【大纪元2022年05月20日 记者夏松综合报导】

责任编辑:孙芸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