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当财政平衡冤大头 巴伐利亚告御状

所谓的州间财政平衡制度,是指联邦德国为了避免地区之间的经济状况差异过大而实行的一种强制性的财政平衡制度,即按照人均税收为主要指标,衡量各州的财政状况,“超标”的州要拿出一部分财政盈余,交到联邦,后者按照“贫困州”的“困难”程度,用这笔钱来提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均贫富”的目的,使全德国的人均税收大体平衡。

两德统一之前,西德已经建立了这个制度。1991年到1994年期间,新老联邦州“各自为政”,分别在原来所属的地区“均贫富”。1995年起财政收入的平衡实现了全德国统一进行。当前执行的标准是2005年由联邦和各州协商制定的,到2019年底有效。

按照联邦政府的说法,自1990年以来,通过州际平衡实现的“扶贫”资金共达1280亿欧元。首都柏林是这个政策最大的受益者,共拿到了约450亿欧元的支援,相当于“平衡资金”总额的三分之一强。另外一个较大的受益户是萨克森州,得到了171亿欧元。

但是实际上在16个联邦州中有能力“扶持”他人的只有五个州,即汉堡、北威、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和黑森。最后的这三家贡献最多,而其中的巴伐利亚和黑森更是名副其实的“大哥大”,不得不从各自的腰包里掏出了总计约为380亿欧元的“善款”。

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汉堡和北威州不再上缴,黑森州和巴登符腾堡州上缴金额也在下降。同时巴伐利亚的负担越来越重,2012年上缴数达到39亿欧元。

佐德部长说:“我们绝不拒绝为财政均衡付款,但是,不是在现有的不公平的制度下”。他认为本州的负担至少应该减掉10亿欧元。而且以后联邦应该多从自己的预算中补贴柏林,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其他州的腰包。补贴要设定上限,不能没完没了。

现在,德国两个财政大户巴伐利亚和黑森州向宪法法院提出,减负,减少上缴资金;在个人所得税、土地税和遗产税三个主要税种上实行地区差别税率,只要本州的税率降低,州的财政收入就会减少,那么就可以相应地减少上缴。留富于民,还能提高当地购买力刺激经济发展。

更让巴伐利亚人气愤的是,他们不但要为“均贫富”买单,还因为是“乡下人”而被“廉价处理”。 佐德部长质问:“凭什么柏林人比慕尼黑人值钱?”。原来在计算人均税收时,考虑到首都柏林基础设施开支大,公共事业费用高等,定的标准也相应地高。结果就成了柏林人挣钱少,最后得钱反而多,因为对他们的衡量点高。经过这样的“劫富济贫”,柏林市财政能力的排名居然位于巴伐利亚的前面。于是就有了大户喊冤的故事。

联邦法院如何裁决目前还无法预测。但是巴伐利亚和黑森州认为成功的希望比以前大。因为欧债危机以来,德国把为赤字设下限写进了基本法,欧盟也出台了财务一揽子计划,这些因素都对德国公共财政预算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了很大影响。按照佐德的说法,在分配使用州间财务平衡制度所积累的资金的时候,不应该仅仅考虑某个州的人均税收水平高低,还要考核这个州是否能够负责任地利用这些资金。

大纪元记者吉男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赵敏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