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公路桥 三万杜塞尔多夫市民凿水泥留念

位于杜塞尔多夫市中心一条南北走向的高架公路桥,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该市的象征,甚至被划归文物保护建筑。但该市已经决定拆除它,给杜塞尔多夫来个大换脸。

50多岁了“大蜈蚣”老矣

这条高架公路桥呈Y字形,北起皇帝街和庭院花园街,跨越高街,至南面的简-威廉姆- 广场,在柏林大道落地。东西伸出几只脚跨越著名的国王大道,西边联通杜塞尔多夫的各路公共交通车,是市中心的交通枢纽;东边通向市中心最繁华的购物街,指向中央火车站。桥下穿行各路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等。由于高架公路桥由无数个支架支撑起来,首府人便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外号——“大蜈蚣”。

1961年,为了解决杜塞尔多夫越来越拥挤的交通问题,有人想出来这个立体高架桥的办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面桥体越来越老态龙钟;另一方面这个高架桥已经无法适应今天的交通情况。
于是针对“大蜈蚣”的命运,支持方和反对方展开了激烈而持久的讨论。这场争执长达11年,杜塞尔多夫市政府主张拆除;而文物保护组织则希望保留;最后州交通部长拍板:拆!原因是,如果对“大蜈蚣”进行改建,费时费力,而且到最后“大蜈蚣”会变得面目皆非,毫无文物保护可言了。

“大蜈蚣”上鸭行的人潮

杜塞尔多夫市长埃尔贝斯(Dirk Elbers)表示,当初建造这个高架桥只是一个临时措施,虽然它顽强地挺过了50多年,但毕竟年事已高,也快到寿了,现在是重新打造杜塞尔多夫心脏的时候了。

对很多杜塞尔多夫人来说,这条“大蜈蚣”和这座城市是不可分割的,无论它是美是丑,半个多世纪以来,它匍匐在市中心,承载了数不尽的车来车往。有数据显示,这里每天的车流量达2.5万车次,很多市民出入都要经过这里,因此对“大蜈蚣”依依不舍。

在拆迁工作开始前一天,市长邀请市民到高架桥上举办告别聚会。2月24日,这条路上禁止通车了。天上飘着小雪,温度不高,但一大早就有市民陆陆续续走上高架桥,据统计,当天有三万五千市民聚集在“大蜈蚣”上。因为人多,人们只能一小步一小步地挪动。

场景如同柏林墙倒塌

在高架桥附近还有各种活动,包括音乐演唱以及教堂的礼拜活动。但所有活动都伴有乒乒乓乓的打凿声,因为很多人是有备而来,他们拿着凿子、锤子,要敲下一块水泥带走。
有的市民说,“大蜈蚣”是杜塞尔多夫的一部分,而且从小跟着它一起成长,要拆掉,当然舍不得。还有一些前辈参与过建造高架桥的工程,眼看要拆掉,感情上难以接受。

无论如何,桥上各种年龄段的人都有,大家都在敲敲打打,这令人想起柏林墙倒塌时的情景。连市长也表示,想带一块水泥做纪念。

当天还有100多人穿着黑色服装,演奏着哀乐。这是反对拆桥的民间组织成员,他们大张旗鼓地为“大蜈蚣”唱着丧歌,还放飞了几百个黑气球。

但对于市长来说,这是美好的一天,因为杜塞尔多夫有机会旧貌换新颜:交通转入地下,地面上则呈现现代化的办公楼、购物中心……

但市长描绘的美景出现以前,市内交通近几个月肯定会混乱不堪。

大纪元记者余平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贾南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