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食品来源透明度 试行新农产品产地标记

为增进食品来源透明度,便利民众判别食品是否源自于当地农场,联邦政府的“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长Aigner女士推行新标记“地区窗户”(Regionalfenster),今年一月中开始在德国多处试点施行,至今成效仍待观察。

“地区窗户”食品标记 五地试行

在2012年柏林的国际绿色周上,德国联邦政府的“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长Aigner女士宣布,她将推动一个全国性统一的新标签,用以提高地区性农产品的能见度,和增加食品来源透明度。经过了一年的筹备,一种蓝、白相间,名为“地区窗户”(Regionalfenster)的食品标记,从今年1月至4月,在五个地区(巴符州、柏林/布兰登堡州、黑森州、北威州、汉堡/石荷州)进行试点。带有“地区窗户”标记,就表示该食品主要成份中的农产品原料,百分之百来自该地区。

德国民众偏爱国产农产品

Aigner女士导入这一措施的主要原因,是德国民众普遍对在德国生产的农产品有较高的信任感。对于那些来自自己所在周边地区的农产品,需求量更高。

根据一项今年一月初联邦政府委托Infratest dimap公司所做的公民意见调查,9成以上德国人认为,生产高质量高价值的食品,是德国农业的长处。

有57% 的被访者表示,对外国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是重要的。93% 的人对其居住地区所生产的农产品具有信任感,而对于来自欧盟以外地区的农产品,只有11 %的被访访者 具有信心。在食品从农场到餐桌上的整个供应链中,德国人对第一个环节——农场的信任度是最高的(81%),其次是中间商(48%),对于食品工厂的信任感,56% 的人表示只有一点点,有9% 的被访者甚至表示毫无信任。

商家发展自有品牌 混淆消费者

在德国,那些标有附近农场及屠宰场生产的生鲜肉类,价格可以比在大型超市的同类产品高三到四成。许多商家抓住消费者心理,纷纷推出标榜产自当地的食品品牌,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这类品牌食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也出现商家为了赚钱,滥用这类商标的事件。
例如德国北部零售商Coop集团在其Sky超市推出的自有品牌“Unser Norden”(我们北方),最初就是以标榜食品原料来自当地来吸引消费者,可是在品牌建立信任度之后,现在“Unser Norden”的产品中,竟然出现了咖啡、大米和红灌木茶(德语:Roibuschtee)等,依照常识,这些产品不可能产于北德那样的地区。该公司发言人对此表示,这些产品的原料虽然的确不产自北德地区,但都经过北德地区的工厂加工或是分装过的。

类似会让消费者产生混淆的例子还有如连锁超市REWE的自有品牌“Meine Hanse”(我的汉莎),其产品中的野花蜂蜜,其实来源于南美洲阿根廷。

新标记缺少严格认证和罚则

对于“地区窗户”标记的实施,德国最大零售集团EDEKA认为,这有助于增加食品来源透明度。EDEKA分店遍布全国,但目前只在这五个试点地区的巴符州境内分店导入这项新的标记。
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食品观察”(Foodwatch),对于新标记的施行及成效表示怀疑。因为按照政府的设计,对“地区性”的界定并不清楚。只要在供货合同中注明其产品来源,同时提供一份检验师的证明文件,就可以拥有“地区窗户”标签。

“食品观察”组织要求政府,在推行这项措施的同时,还要增加滥用条款,明订罚则,否则在权责不明的情况下,这个标签不仅不能起到保护消费者的作用,还会成为不肖厂商的保护伞,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严重威胁。

大纪元记者黄行义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刘明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