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限制电子产品寿命遭质疑

数百页对2000件电子产品调查的研究报告显示:一些电子产品及设备制造商使用粗劣的组件,因而导致产品过早损坏。也有使用技术技巧,达到缩短产品使用寿命的目的。

专家们表示受害的是消费者,他们不得不在更短的时间里重新购买新的产品。专家们估计人为造成的损耗使消费者每年损失数十亿欧元。

专家们称人为造成损耗的现象为厂商的“计划报废”政策:制造商从一开始在设计其产品时就设下了产品的“寿命”限制。对制造商而言,在几年后他们就可以再兜售给消费者新的手机或一个新的手用搅拌机。历史上最著名“计划报废”案例之一是1924年的灯泡垄断事件:当时灯泡大制造商们达成协议,让生产的灯泡寿命限制在1千小时内。

那么现在传统的制造商们是否真是故意造成其产品迅速损坏呢?在这项受绿党议会小组委托的研究报告中专家们表示“确凿证明是非常困难的” 。根据有几十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们提供的信息显示:故意通过设计产品的“薄弱点”而导致产品过早磨损的现象是微不足道的。更多是由于巨大的竞争压力:“几乎所有新产品都有非常大的成本压力” ,而廉价的组件自然很少耐用。显然这项研究报告不足以证明“计划报废”是制造商们普遍陷害消费者的“阴谋” ,但对 “暴殄天物”的社会消费心态却是一个警示,也就是消费者也需要重新调整消费的习惯。

对于这项研究报告的委托人及作者们来讲,消费者在选择耐用的产品上需要更多的帮助。绿党消费政策发言人麦许针对这项研究报告的结果,要求“对零件的可维修性和互换性作出明确标示,并修改保修及担保法”。专家们则建议设立所谓的欧盟标签制度。这些欧盟标签已经使用在标示冰箱、灯泡及汽车等能源消耗的信息上。将来还应该增加一个所谓计划使用的“寿命月”值数。

大纪元记者张清义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曹工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