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一所弱势学校 改名后浴火重生

位于汉堡市东部的街区Billstedt,一直是犯罪率较高而且社会弱势族群居多的街区,其文理中学受Billstedt之名所累,致使学生外流,师生们也受异样眼光看待。经过历任校长的努力,这所学校在2006年改名之后,渐渐摆脱原本的形象,甚至在今年成为汉堡第一所把平板电脑引入教学的学校。

2012年德国在政治类的畅销书之一,是柏林新克尔恩区(Neukölln)市长Buschkowsky先生所著的“新克尔恩无所不在”,曾一度占据排行榜首位。

新克尔恩位于柏林南部,是居民中移民比重最高的行政区。在这本书中,本身就在新克尔恩区长大的Buschkowsky先生,从他辖区内的日常管理事务为例,针对外国人融入和多元文化等议题进行阐述与分析。他认为,随着外来移民的涌入,新克尔恩的现象在未来将扩及全德国,族群之间的隔离化必然会发生,通过教育是解决移民问题的最好途径。

以汉堡企业家命名

Buschkowsky的观点,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同。Billstedt是汉堡在易北河北岸最多外国移民居住的区域,长年受高犯罪率所累。当地文理中学深受影响,一直面临学生外流,甚至一度被关闭的危机。许多汉堡人不知道也不认为Billstedt有文理中学。学校的前任校长苦思扭转局面之道,改名则是办法之一。
2006年,学校成立一个改名工作小组,最后在11个名字中选中“库特·克尔伯(Kurt Körber)”作为新名字。

库特·克尔伯是战后德国最有名的企业家之一,在汉堡创立Hauni工具机公司,在成功之后热心投身公益事务。库特·克尔伯这个名字因为具有汉堡意象,体现了文明的宽容、美德与责任感,符合了学校办学方针,而且还没有学校使用这个名字。这个决定当年就获得汉堡教育局的批准。

此后,学校还引入了一连串变革措施,如延长授课时间,成为全日制学校;成立音乐戏剧班、科技研究班等;并且邀请学生共同参与,设计学校内部的布置。

如今,当初这个改名的举动还为学校带来意想不到的正面效应。由企业家克尔伯先生在1959年以自己名字命名,营运基金超过5亿欧元的公益性基金会(Körber Stiftung)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学校的赞助者。由学生、家长和老师组成的评审团,每年都要选出一位学生作为该学年“克尔伯奖”得主。这个评比的原则是“实验创新、克服成规、对外开放”,在学年末的全校集会中,克尔伯基金会主席会来到该校,亲自颁发奖牌和500欧元奖学金。

第一所使用平板电脑教学的学校

2013年初,学校获得克尔伯基金会和教育局共同资助7万欧元,和汉堡大学、汉堡教师培育和学校发展研究机构合作一项“平板电脑应用教学计划”,成为汉堡第一所将平板电脑引入教学的试点学校。
该校11年级的110名学生和25位老师,每人分配到一部苹果电脑的iPad 2平板电脑,学校也为此建构了宽带网络环境。

学生们不仅可以在学校使用,也可以把平板电脑带回家里,一直使用到12年级毕业会考结束。在这期间,师生将广泛运用平板电脑提供的所有教育功能,进行各项教学活动,如拜访虚拟教室、制作影片式的家庭作业、使用最新的应用程序学习外语、参与讨论等。

这所中学的平板电脑教学如果成功,有可能全面推广,目前该计划由汉堡大学与布莱梅信息管理研究机构进行成效评估,预计明年将做出结论。

大纪元记者黄行义德国报导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