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节有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1月中旬,中莱茵地区狂欢节团体将向位于美因茨的莱法州教育部递交申请。除此之外,巴伐利亚州和北威州的狂欢节协会也都打算把这个传统节日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从表面上看,人们在节日游行中随着音乐摇摆、带着大鼻子装扮成小丑或者说说笑话,但是在它的背后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与莱茵兰地区紧密相连的传统。

今年7月,德国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让非物质文化现象也可以像实物建筑等一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据了解,每个联邦州可上报两个项目作为德国的申报目录递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德国狂欢节联盟主席Volker Wagner 表示,他们不仅代表杜塞尔多夫和莱茵兰地区,而是代表所有的狂欢节协会。美因茨狂欢节协会发言人Tobi Werner 认为,狂欢节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承认的可能性很高。不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需要两年时间进行审核,也就是说,申请能否被批准,要等到2016年才揭晓。

近200年历史

狂欢节在德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了。在不同的地区名字稍有不同。在莱茵河流域,人们叫“Karneval”,在巴伐利亚州,人们一般用“Fasching”来称呼。在巴符州和黑森州则称为“Fastnacht”。

科隆的狂欢节可算是德国最著名的狂欢节了,其规模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巴西狂欢节。狂欢节一般从每年的11月11日揭开序幕,前后一共长达几个月。但是节日真正的热闹活动时从新年过后才开始。

说起狂欢节的来历还有偶一段有趣的故事:据说在冬季快结束的时候,希腊人和罗马人都有酒神节和农神节等。这时,人们载歌载舞、歌唱欢庆。后来德国人慢慢接受了这个习俗,他们把驱赶冬天、迎接春天和斋戒前的庆祝结合起来,逐渐就演变成了今天的狂欢节。据说狂欢节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古语“大肉,再见了”的意思。1823年,科隆第一次举办了玫瑰星期一大游行。20世纪初,狂欢节逐渐在德国普及开来。

有趣而又疯狂的节日传统

狂欢节结束前的星期四被称为“女人狂欢日”,它标志着疯狂的节日即将进入高潮。在这一天,平时温婉文静的女士们会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厅,要“接管政权”。很多女士们还拿着剪刀剪掉男士们的领带。 从“女人狂欢日”直到“玫瑰星期一”的这段时间里是整个狂欢节最热闹的时候,而节日最高潮的狂欢节大游行随后正式登场。

狂欢节的游行高潮一般在每年的2、3 月份。到那时,科隆的街道充满了节日气氛,很多穿着稀奇古怪服装的市民就会载歌载舞。小丑和狂人是游行队伍中必不可少的人物。也有很多人从各地,甚至从国外慕名而来,参加这一盛大的节日。当游行的花车向人群撒各式各样的糖果时,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时刻。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在狂欢节中享受到快乐的气氛。

科隆大教堂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了,如果狂欢节也能被承认,那么这个城市就有两个世界文化遗产了。这可能是最值得科隆人自豪的事情了。

大纪元记者穆华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贾南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