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德国的大学精神(二)

古老的海德堡(Heidelberg)是欧洲人最早栖息的地方,美丽的海德堡是歌德把心遗落之处,沧桑的海德堡拥有欧洲最雄伟的中世纪古堡废墟,浪漫的海德堡启迪过舒曼、门德尔松、施特劳斯等音乐大师的灵感,富有哲学气质的海德堡则培养出了费尔巴哈、黑格尔筹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哲学家,直到现在人们仍把这里视作“世界哲学家的摇篮”。

大学就是城市 城市就是大学

海德堡是德国最具诗意的城市,浪漫主义运动的中心,一个让人把心遗忘于此的美好所在,德国最古老的大学——海德堡大学即坐落于此。14世纪,为了使海德堡成为与巴黎和维也纳齐名的文化名城,当时的普法尔茨选侯鲁普莱希特一世请求罗马教皇批准,于1386年创建了海德堡大学,这也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继布拉格和维也纳之后开设的第三所大学。建校之初,海德堡大学即设有神学、法学、医学、哲学四大经典科系。16世纪下半叶,海德堡大学已成为欧洲科学文化的中心。然而,到19世纪初海德堡大学的财政濒于崩溃,巴登大公卡尔斯倾力相助,并请来各界名师泰斗授课,使学校重振雄风。为了纪念他们,海德堡大学正式的校名是鲁普莱希特-卡尔斯-海德堡大学(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

据统计,在海德堡每六名居民中就有一人与海德堡大学有关。所以,海德堡又是名副其实的“大学城”,在这里大学就是城市,城市就是大学。走进海德堡大学,会被各个时期的建筑所感染,不论是哥特风格的教堂式建筑,还是巴洛克风格的教学楼,都给人十足的时代感,让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到谦卑。几百年来,海德堡大学培养出许多风流才子和哲学大师。犹以布伦塔诺、格林兄弟为代表的浪漫派诗人成为德国文学史的重要一派。另外,海德堡大学的语言及历史学家沃思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诗意描述合二为一,成功地翻译了巨著《荷马史诗》;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担任教授期间,完成了鸿篇巨制《哲学科学百科学术大纲》;现代社会学宗师韦伯,更是在海德堡大学缔造了著名的“韦伯圈”。

黑格尔理解的哲学 如同庙里的神

黑格尔说过,“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黑格尔借用“庙”与“神”的关系来比喻人类生活与哲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正是哲学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反思和人类生存价值的探索,才使得人类文化这座“庙宇”拥有了神的灵光,才使得人类的“精神家园”有了超越现实与反观自身的高度,才使得人类拥有了摆脱物质束缚的自由。黑格尔认为,“人的性灵应当超脱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而虚心接受那真的、永恒的和神圣的事物,并以虚心接受的态度去观察并把握那最高的东西。”

在人类知识的探求上,西方的现代经验科学追求的是知识的确定性和可控性,比如物理、天文、化学、生物,甚至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它们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往往给人们在某个领域下一个肯定的,没有争议性的答案,一个安全的研究结果。其实科学某种程度上正如康德的见解一般,在他眼里,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都体现了统治者的意志和对于信仰、法律及身体的控制。但哲学院不同,理性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因此哲学院独立于政府的意志,享有评判一切的自由。这一看法与“君子不器”的道理有相似之处,孔子在《易传》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君子不器”就是有智慧的人不局限于有形之物,而能够通达无形之道。在康德看来,正是这种无形的自由才是真正理性的,而这种自由是只有哲学才能够赋予的。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哲学跟象棋很像。象棋的历史够久远了,人们发明了关于象棋的各种理论,这些理论变得越来越具体和复杂,但今天的象棋大师未必超出古代的象棋大师。在这一点上,哲学也是一样的状况。受到现代这种经验科学的影响,哲学家的工具越来越先进,思维越来越精密,但对于那些古老的哲学问题,今天的哲学家未必能比柏拉图给出更好的答案。

探索走出“洞穴”之路 哲学的终极命题

曾在海德堡大学任教的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说,“以一种宁静而有限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并对所看到的世界感到满足,对于求知事物的渴望,以及对各种限度的疑问——所有这些都是哲学。”他认为哲学的任务不是去说明客观世界的意义,而是对人的探究,引导人们了解自身生存的本质与真相,去探求什么是真?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存在的本质?身体和心灵的关系是什么?

现任海德堡大学哲学系主任的科赫教授认为,“现实”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不是当下的现实,而是已经存在了亿万年的现实。通过深刻而清晰的思考现实,人们希望揭示现实的深层结构,以及真实到底意味着什么?在科赫教授看来,“今天人类社会最大的危险是,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用数学的方式描述出来的现实就是全部的现实,从而失去那些物理学家们无法处理的,与现实更深层面的联系。今天我们目睹这个世界的种种问题,都与这种狭隘、抽象、贫乏的思维方式有关。”

有趣的是,科学家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点。剑桥大学天体物理学家马丁·里斯认为,“也许这个世界存在一些非常重要的真相,是超出人类的理解范畴的,比如,我们通过望远镜所能观察到的宇宙,可能并非全部的物理事实。很可能有另外的完全不同的空间维度,被完全不同的法则所规定,但我们无法感知或理解。”

其实,早在2500年前,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就已经揭示出了人类认识的局限,一个洞穴的束缚,一点火光的照耀,壁上影子的虚幻,都无法引导人类探知终极真理,甚至越是执着于影子的“现实”,就越是远离了事物的真相。只有挣脱枷锁,走出洞穴,才有可能在“太阳光”的普照之下,获得真正的智慧,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然而千百年来,真能走出洞穴的智者却是少之又少。如今在海德堡大学哲学课程的讲堂上,学子们仍会用几个学期的时间研究柏拉图的《理想国》,希望在哲学的道路上,走得远些,再走得远些,即使不能够走出洞穴,起码已经不再满足于虚幻的影子给人制造的假象,相信只要怀抱着谦卑与开放的心态,总有一天人类会找到那条走出洞穴之路。

责任编辑:王亦笑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