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在德国能源供应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世界上发电量最多的四个核电厂中,有三个座落在德国境内。尤其是巴伐利亚的“伊萨二号”核电站,连续10年蝉联发电量之冠,其位于兰茨胡特附近的压水反应堆年发电量超过120亿度,占巴伐利亚总发电量的13%。
彻底改革核灾难防护计划
尽管德国核电站被认为是全球最安全的核电站之一,但在2011年日本福岛的核灾难之后,为了防患于未然,德国从战略上决定告别核电,并将2022年拟定为关闭境内所有核电站的最后期限。现有核电站还要运行8年,为了将可能的核灾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巴伐利亚决定彻底改革州内核电站的灾难防护计划。
据《南德意志报》消息,改革核灾防护计划的首要目标就是针对领头羊“伊萨二号”核电站。新计划的制定工作由辐射防护委员会负责,最后由内政部敲定。据下巴伐利亚政府负责安全与秩序的专家Alfons Völk介绍,重新制定方案的工作大概要持续一年。
需紧急疏散人数翻6倍
根据“伊萨二号”现在的核灾防护计划,中央区半径2公里,中间区半径10公里,外区半径25公里,远区半径100公里。发生核事故时,中央区内的居民必须在6小时之内、中间区内的居民必须在24小时之内疏散到安全地带,需要疏散的人口大约4万。
根据新的防护计划,未来中央区、中间区和外区的半径分别扩大到了5公里、20公里和100公里,24小时之内需要疏散的人口达到24万。人口比较稠密的城市如兰茨胡特(Landshut)、菲尔斯比堡(Vilsbiburg)和丁戈尔芬格(Dingolfing)也被纳入紧急疏散区。
外区居民须储备碘片
灾难发生时,老人院、护理院、医院和为数众多的学校必须被立即疏散。由于目前的很多逃逸点将来也会被划入危险区域,今后在整个巴伐利亚将需要新的避难所。由于防护区扩大,紧急疏散时指挥交通的警察和检查站数量将呈指数增加。目前警察需要检查的公路路口大约有20个,将来这个数目可能会增加10倍。
位于外区的居民需要在家储备碘片。由于外区扩大,慕尼黑、帕绍、及英格尔斯塔特的居民将来也要采取这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