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德国夹缝求生 “出租车”变搭车中心

从出租车转到搭车服务

一个新事物出现,人们总是习惯地想把它归到自己熟悉的一个类别里去,偏偏美国来的Uber拼车公司让德国人无法归类,说是私人搭车服务,但是很多Uber司机并不是自己开车出去的时侯顺便带别人一程,而是和出租车一样开车在外面转悠,收到任务时就赶赴某个地方去接顾客;说是出租车,但是这些司机又都有自己的工作,只是业余时间出来捞些外快。

倚仗着这个灰色地带,Uber打了个“出租车”擦边球,既不交特殊的出租车保险,也不接受针对出租车的监管,因此价格也比出租车低廉,挤压了出租车的生存空间。

欧洲各国出租车业都对Uber颇有微词,在德国各地纷纷将Uber告上法庭。日前,柏林法官禁止了Uber在当地开展业务,主要理由是,Uber拼车的服务费用太高,超过了车辆运行费用,所以不能算是搭车服务,而是具有盈利性质的,应按照出租车来看待,也就必须满足一系列对出租车的要求。因为Uber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禁止其在柏林开展业务。

为了在德国各种复杂的法律条文夹缝里生存,Uber决定改变策略。该公司近日宣布,日后在柏林将以搭车中心的形式出现,价格也大幅度降低。每公里价格只有普通出租车的1/3到1/5。

出租车之战尚未结束

Uber自踏上德国土地就开始与出租车行业发生激烈冲突,进而遭遇一系列监管挫折。Uber认为,德国的某些法律条文早已过时,无法满足客户的需要。如法律规定,Uber必须拥有所有使用的车辆;所有租用的车辆在执行完任务后都必须回到公司驻地。Uber认为,这只能加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当今社会里,这条规定毫无意义。

德国法庭则认为,出租车就得符合出租车的规定,各种繁琐的条件看似提高了出租车成本,其实是为了乘客的安全,所以马虎不得。无奈,从美国“移民”来的Uber即使再“水土不服”,也只能在德国严格司法的“屋檐”下低头。

Uber为乘客提供拼车服务,叫车、付款等都通过智能手机完成,而且一切都可以即时在线追踪。Uber的背后是美国谷歌及脸书等大公司。这种数字化服务因价格低,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遭到出租车行业的抵制。全欧洲的出租车司机也曾联手罢工,抗议Uber抢饭碗。几个月来,它不断地与德国司法纠缠不清。几周前,法兰克福法院做出临时裁决,禁止Uber在全德国运营,否则施以重罚,理由是安全隐忧和对持照出租车司机的威胁。

但是最近,舆论上传出来一个反面声音。德国反垄断局负责人10月初对媒体表示,欢迎Uber,因为Uber给德国出租车市场带来竞争,他认为,这并不会损害载客生意。

Uber不想再激怒任何人,也不想挑战德国司法,而是主动变身为搭车服务中心。有人质疑,Uber的搭车费如此之低,无疑能招揽到更多乘客,但今后司机挣得那么少,还有多少车主愿意申请到Uber当司机?Uber规定,八成车费归司机所有,两成归Uber。

无论如何,这场出租车之战还未结束,乘客是否能获得渔翁之利也未见分晓。

大纪元记者余平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文婧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