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顾:基督教神父参与刺杀希特勒

4个月后,他被纳粹杀害。但这首诗日后却成为每年除夕夜教堂弥撒上不可缺的曲目,讲述着词作者反抗纳粹强权的勇气,给人以希望和鼓励。

70年前的4月9日,彭霍夫被纳粹吊死。在纳粹大规模迫害犹太人时,彭霍夫说出了一句名言:“谁不为犹太人呐喊,谁就不配唱格里高圣歌”。格里高圣歌是在教堂里唱的经典圣歌。这句话令当时无数遭受迫害的犹太人感受到兄弟般的关爱。

作为基督徒,彭霍夫对人的爱,超越了种族和宗教,他听从自己内心良知的声音,固守人性善念,在纳粹白色恐怖下,顶着来自自己的同行——其他宗教界人士的压力,他公开反对强权,帮助犹太人逃离德国,还为希特勒的刺杀计划通风报信。

充满勇气的一生

彭霍夫于1906年出生在布莱茨劳(Breslau,现波兰境内)一个有名望的家庭,父亲是当时赫赫有名的精神病学和神经科学术领袖,母亲是艺术家,他在八个孩子中排行老六。彭霍夫5岁时,父亲被当时的柏林大学(现洪堡大学)聘为教授,全家于1912年搬到首都。

童年时代,彭霍夫就从母亲的言传身教中懂得了什么是“勇气”。他和兄弟姐妹们学游泳时,如果有一个孩子犹豫不敢跳下水,他的母亲就会毫不迟疑地做示范,率先跳下去,而且是穿着衣服,另外,她自己并不会游泳。

在柏林,彭霍夫一家曾住在柏林上层人士聚集的Dahlem区一座宽敞的别墅中,他们的邻居里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普朗克,还有日后成为西德第一任总统的特奥多尔·豪斯(Theodor Heuss)。

以彭霍夫的资质和家庭背景,他完全有可能在学术或外交领域大有作为,或者成为医生、律师,这也正是他的家人和老师对他的期望。但他12岁时发生的一件事情打乱了生活的轨道。

1918年4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彭霍夫的二哥在前线战死。他的母亲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而彭霍夫则开始冥思苦想,二哥到底去了哪里?“永恒的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

二哥身后留下的一本圣经被他保存了下来。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中学还没有结束,他就决定,以后要到大学里学习神学。

他的家人对这个决定并不支持,因为他们虽然是基督徒,但对教会没有特殊的热情,他们想办法说服彭霍夫去学些别的东西,在尘世中享受富足的生活,人间的快乐。

但这一切都没有打动彭霍夫的心,母亲从小言传身教的勇敢和坚定,这时显露出效果,年轻的彭霍夫17岁时离开柏林的家,在图宾根大学神学系开始了大学生活。24岁时,他成为了一名基督新教神父。

没人愿管的问题青年 他管

 

彭霍夫神父曾经在柏林Zionskirche教堂工作。教堂外矗立着一个纪念碑。(SPKrautkrämer/维基百科)

彭霍夫神父曾经在柏林Zionskirche教堂工作。教堂外矗立着一个纪念碑。(SPKrautkrämer/维基百科)

既然不能说服他放弃神学,他的父母和老师转而希望,他能走学术道路,在大学里教书,过上清静而舒适的生活。但彭霍夫关心的,却是柏林Prenzlauer Berg城区一个教区里的40多个没有人管的“问题青年”。

那里是工人聚集区,生活环境恶劣,很多孩子连鞋都没有。辍学生不仅多,而且三分之一辍学生身体差到都无法工作。

1931年,彭霍夫第一次和孩子们见面时,他没有给他们布道,也没有讲什么是“三位一体”,而是给他们讲述他在大学期间去纽约学习时看到的孩子们的故事,还问他们的看法如何。这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还从未有人对他们的看法感过兴趣。

为了让孩子们可以随时拜访他,彭霍夫搬到了这个区居住,就这样,一个家在柏林最高档住宅区的神父,一下子进了“贫民窟”。

从此以后他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他教他们下象棋和英语,邀请他们吃饭,和他们一起玩足球,还给孩子们买布做参加坚洗礼仪式的衣服。

对于彭霍夫来说,对宗教虔诚本身并不是他的人生目的,他认为,虔诚的人应为他人服务。

在那座他服务过的柏林教堂前,后人塑了一座铜像纪念他。从前面看是一个十字架,这是他一切行为和勇气的来源之地。从侧面看,又是一个跪下祷告的人像,虔诚而谦逊。

从美国到德国:反种族歧视的思想发芽

在上大学过程中,彭霍夫在美国求学一年。在那里,他交了一个黑人朋友,然而让他震惊的是,仅仅因为肤色的问题,这位朋友就不能和身为白人的彭霍夫坐在同一张公园长椅上。就在这时,反对种族歧视的思想在彭霍夫的心里扎下了根。

1933年4月,纳粹德国开始在生活和政治各方面限制犹太人的权利,一开始是不许开店,之后犹太人还被剥夺财富、禁止跨族通婚、禁止从事法官、医生或教师等职业。

大部分德国人,其中也包括大部分宗教人士,采取了漠视的态度。但是彭霍夫从一开始就挺身而出,明确反对种族歧视。他认为,对犹太人的迫害是反基督精神的,不是基督徒的人也一样要帮助;而且在紧急情况下,教会应该呼吁教民们起来反抗希特勒。

他在当时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站出来公开谴责纳粹的德国神父。

冲破宗教界的漠然

如果当时有更多的教会的人能跟从他的理念,那么也许历史将会另外一个样子,也许日后的灾难不会打到那种程度⋯⋯但教会中的大多数神职人员在漠然和害怕中沉默了,不但如此,他们还听从希特勒的命令,将犹太血统的神父解职。

当时很多教会中的同仁还抨击彭霍夫为犹太人的生死存亡奔走呼吁是“过于偏激”,“卷入政治”。但是彭霍夫坚守住一个简单的信念:不能杀人,暴力是不对的。

彭霍夫要求教会站出来保护犹太人。他不仅批评纳粹的做法,也认为那些所谓的“德国基督徒”,那些紧跟希特勒,赞成打压犹太人的基督徒的做法是错误的。

参与刺杀希特勒计划 被处死

1933年1月底,希特勒刚当选德国总理时,彭霍夫就开始了对强权的抵制。两天后,他在电台节目中就要求通过法制国家建设来限制总理的绝对权力。结果节目还没有播完就被掐断了。

这一年夏天, 彭霍夫到伦敦工作。在德国以外,越来越多的人发觉希特勒政府正走在发动战争的路上。彭霍夫在外国联系反抗暴力的和平力量,还曾去印度拜访甘地,希望尽早阻止德国上演暴力一幕。

1935年4月,彭霍夫放弃了伦敦的安全环境,回到当时已充满紧张气氛的祖国。在这里,他继续团结反抗纳粹的力量,通过写文章和发表演说,唤起民众,尤其是基督教徒,认清独裁者的暴力本性,制止对犹太人的屠杀。

彭霍夫自然成为希特勒的眼中钉,1940年8月,当局禁止他在国内发表演讲,第二年3月又剥夺了他发表文章的权利。

1943年4月纳粹终于下手,他们将彭霍夫冠以“瓦解军心”的罪名送入了柏林台格尔区的军事看守所,因为他参与偷运犹太人离开德国的行动。

在狱中,彭霍夫坚持认为自己无罪,他以书信的形式不断向外界传递着见解,对上帝的信仰,对和平的信心,对真理和正义的维护。

在抓捕他时,希特勒当局并不知道他也介入了对希特勒的刺杀计划。直到1944年7月20日刺杀失败后纳粹进行大搜捕时,在一份文件中看到了他的名字,才知道此事。

1945 年4月8日彭霍夫和另外5名“死不认罪”的反抗纳粹人士被带到巴伐利亚的Flossenbürg集中营,通过一场装模作样的法庭审判被定为死罪,第二天被处以绞刑。

人性全无的纳粹分子为了取乐和最后一次展现强权,命令他们脱光衣服走上绞架。据当时的狱医回忆,彭霍夫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非常平静。听到死刑判决时,他安详地说:“到结束的时候了,对我来说这是生命的开始。”

临刑前,他和所有犯人告别,并做了最后的祈祷。两周后,美军解放了这个集中营。一个月后,纳粹宣布战败投降。

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基督新教徒

伦敦著名的西斯敏思特教堂的墙壁上站立着彭霍夫神父的雕像(右数第四个)。  (Montrealais/维基百科)

伦敦著名的西斯敏思特教堂的墙壁上站立着彭霍夫神父的雕像(右数第四个)。 (Montrealais/维基百科)

在后人的心目中,彭霍夫已经在信仰中升华成为一个“圣者”。伦敦著名的西斯敏思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的墙壁上有他的石刻纪念雕像,和他的雕像站在一起的是基督新教创始人马丁·路德。彭霍夫被称为20世纪对这个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基督新教教徒。

迪特里希·彭霍夫成为德国历史上坚持勇气和正义的代名词,整个德语区数不清的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

国际彭霍夫协会德语区主席Christiane Tietz说:“对于很多人来说,彭霍夫做出了榜样,在(纳粹)国家社会主义之下,什么叫做负责任的行为。”

背景资料:“白玫瑰”和“女武神”

虽然希特勒1933年上台后发动宣传机器,对德国人进行强力洗脑,但仍有许多人看清了他的野心,很多个人和地下团体纷纷撰写、印刷并分发反纳粹信息和文学作品。

因为纳粹的欺骗宣传,当时很多德国人把纳粹党和国家联系在一起,认为批评党的人就是“叛国者”,就应该向警察揭发。许多反抗者因此而被逮捕并关进集中营或被处死。

1942 年 6 月,24 岁的慕尼黑大学医学生汉斯·绍尔 (Hans Scholl) 和他 22 岁的妹妹苏菲 (Sophie) 以及 24 岁的克里斯多夫·普罗布斯特 (Christoph Probst) 共同组织了“白玫瑰”运动。他们分发反纳粹传单,在大学的墙上粉刷“自由!”和“希特勒下台!”等口号。1943 年 2 月,汉斯和苏菲·绍尔在发传单时被捕。四天后,兄妹二人与他们的朋友普罗布斯特一起被处决。汉斯临刑之时高呼“自由万岁!”

战争期间,刺杀希特勒的行动此起彼伏。1943 年初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取得重要胜利后,德军的形势看上去正在逆转。几名德国军官在1944年策划并执行了一次几近成功的暗杀行动,取名为“女武神”计划。但希特勒从炸弹爆炸中生还,只是轻微受伤。参与谋划的四名领导者被立即枪决。不久后的大清洗中几千人受到牵连。

彭霍夫的头像出现在1995年发行的一枚邮票上。(图片来源:德国邮政)

彭霍夫的头像出现在1995年发行的一枚邮票上。(图片来源:德国邮政)

大纪元记者文婧、周远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余平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