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布图》自由主题获赞 导演戛纳垂泪


2014年5月15日,《通布图》(又译:廷巴克图)导演阿伯德拉马纳•希萨柯在戛纳影展记者会上。(Ian Langsdon -Pool/Getty Images)

希萨柯的《期待幸福》(Heremakono)2002年曾入围“一种关注”单元。12年后亮相戛纳的《通布图》作为其第四部长片,透过平静的镜头见证当代西非民众遭遇的恐怖主义,唤起观众对扩张中的伊斯兰圣战组织的关注。

影片故事发生在被圣战组织控制的马里沙漠城市通布图,在这里,音乐、舞蹈和足球等都被禁止;除了眼睛,女人们要掩藏起全身皮肤,人们的脸上看不到笑容。然而,民众却以不同方式坚守着自由:孩子们在沙地上踢起看不见的足球;年轻人在屋中和着吉他合唱;一个男孩被迫录制改变信仰的视频(看似将用作自杀炸弹视频),却低下头去,怎么也说不出不再喜欢说唱乐的话。捍卫自由的人们被执施以残酷而荒诞的刑法。淳朴的基丹一家居住在城外的沙丘,一场意外死亡事件却让基丹接受了恐怖组织的审判。

不同于奥斯卡最佳影片《为奴12年》(12 Years A Slave),影片没有着重呈现真实存在的血腥残暴,而是让观众看到组织头目的荒诞、愚蠢与虚伪;同时,伴随壮阔的非洲景色,也穿插了温馨的生活场景,以及一些有象征意味的镜头。放映后,西萨克导演在答问时因激动而掩面落泪,现场记者则用热烈的掌声表达对他的支持。


2014年5月15日,《通布图》(又译:廷巴克图)导演阿伯德拉马纳•希萨柯在戛纳影展记者会上。(Ian Langsdon -Pool/Getty Images)

西方主流媒体对该片均给出好评,如《好莱坞报导者》评价其为“诗意的社会悲歌”,“与这种意识形态的残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普通居民的人性之暖,从市场上勇敢拒绝戴手套的女鱼贩,到遭受鞭笞时流泪吟唱的年轻女子”。英国《卫报》将影片和描写埃及革命的电影《困狱寒冬》(Winter of Discontent)做比较,评价本片“在绝望与希望之间徘徊,同样具有深切动人的质素”。

本片导演希萨柯在马里长大,后移民欧洲。该片由法国投资,拍摄于毛里塔尼亚的马里边境。在当日发布会最后,希萨柯说:“当你有机会拍电影的时候,你需要超越自己、承担风险。我属于非洲,所以我有一种责任感。没有别的地方的导演能比非洲导演更了解非洲,这也是我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


2014年5月15日,《通布图》(又译:廷巴克图)导演阿伯德拉马纳•希萨柯(中)及众演员亮相戛纳影展首映式。(Gareth Cattermole/Getty Images)

大纪元记者张小清综合报导
责任编辑:李湘莲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