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海鲜小心七类干扰化学物 甚者致不育

据食物安全中心研究过去十年的国际和本港文献显示,有七类内分泌干扰化学物可来自海产,特别是双贝类海产,或经不当使用塑胶器皿或保鲜纸而转移入食物中。中心提醒市民避免偏食海产和要小心使用器皿。

分析七类被欧盟列为要优先研究的内分泌干扰化学物对人体影响,包括有机氯类除害剂、二恶英及类似二恶英样的多氯联苯、双酚A、苯乙烯、邻苯二甲酸酯、有机锡及壬基酚。

食物安全中心表示,内分泌干扰化学物可以是天然或人工制造的物质,可影响人的生殖能力、发育、神经系统和免疫力等,甚至导致癌症。

大量食用扇贝、青口及生蚝等双贝类海产、使用不当器具烹煮食物、使用含有害物质的包装材料等等,可能吃进过量的七类内分泌干扰化学物导致儿童、孕妇、胎儿痴肥或二型糖尿等疾病。

内分泌干扰化学物来源

其中有机锡是用作除害剂或广泛用于船底防污漆。研究发现,海产尤其是双贝类容易吸附此有害物质,大量进食可能摄取过量的有机锡。农业用来除虫的有机氯类农药也可能随雨水流入海里污染海产。

浸会大学生物系教授黄港住表示,内分泌干扰化学物流入大海或河流,再依附浮游物上。双贝类吸食水中浮游物后间接吸入大量干扰化学物,尤其内脏部位。因大人已发育完成,有关化学物对成年人影响较小,但对儿童、孕妇、胎儿影响较大,可能导致痴肥或二型糖尿等疾病。

食安中心去年研究显示,港人常从桂花鱼、蚝及鲳鱼等摄入二恶英及类似二恶英样的多氯联苯,若没过量或不常吃,摄入量仍在许可范围。

来自容器的化学物

食安中心提醒市民,避免偏食某几类食物如海产,特别是双贝类。市民要遵照制造商说明使用包装材料或容器,留意产品是否适合盛装热的、油性或酸性食物,能否放入微波炉加热;聚氯乙烯保鲜纸遇高油高温会释放过量壬基酚,不当使用保鲜纸将污染食物让人不自觉进食时摄取过量壬基酚有害物。

食安中心希望市民勿恐慌,虽然从膳食中摄入有关化学物,但低份量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临床肿瘤科医生建议,市民不过量或长期食用海产进食时如能切除内脏,并彻底煮食,可减低风险。

 大纪元记者朱文综合报导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