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CfA)的天文学家近日发表观测银河系“骨架”的结果,为准确描绘旋臂的形状和数量提供信息。
据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发布的科研消息说,科学家一直无法准确的绘制银河系的旋臂图像。几十年来,天文学界始终不能确定旋臂的数量是2个或4个,以及其形状和分布位置。这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为了理解银河系旋臂这种三维立体结构,需要根据气体云速度的测量数据进行精确全面的计算。

银河系在宇宙中是一座神秘的星系。(维基百科)
该研究中心的天文学家凯瑟琳‧祖克(Catherine Zucker)、卡拉‧巴特斯(Cara Battersby)和阿莉莎‧古德曼(Alyssa Goodman)为了查明银河系的螺旋臂(简称旋臂)的组成结构及分布,推测旋臂是按照独特的骨架特点有顺序的排列,而这种骨架实质是寒冷黑暗的气体和尘埃形成的长而细、反差大的细丝状天文结构,可以跨越几千光年的长度,而宽度却只有几光年。
他们认为,这些细丝是旋臂的脊梁。大约五年前,该研究团队通过中红外测量发现第一个“骨”,之后开始利用这种方法去寻找其他的骨骼结构。
目前,这些天文学家用红外线筛选出10个新的结构等待确认,均为平行分布且非常接近银河的中平面。6个的长宽比大于约50比1,质量为太阳的数千倍(甚至高达1万倍)。分析的结果支持科学家的设想,这些细丝存在于表示旋臂特点的位置。
但目前的数据尚不足以确定,旋臂间的结构是否为网状或恒星和气体形成的独特马刺状。研究小组希望能够识别出数百条类似的‘骨’,之后描绘银河系的骨架、旋臂等详细结构。
这项研究结果登载在《天文物理杂志》(Astrophysical Journal)。科学家在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能准确的鉴别出几百条银河系骨骼,可能会将这些‘骨’和其他方法观测的骨骼组合起来,拼接出比以前更清晰的银河系组成图。”
大纪元记者张秉开编译报导
责任编辑: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