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A:官媒统一口径拒街头暴力 反日示威降温

中国几十个城市在刚刚过去的周末爆发大规模反日游行,抗议日本政府上星期将一组有争议的岛屿国有化。中国称这组小岛为钓鱼岛,日本称之为尖阁诸岛,两国都声称对该岛拥有主权。

在两天的反日活动中,多个城市的示威民众对日货商店、餐馆,甚至中国公民和警方拥有的日本造汽车实施打砸抢烧。在广东省深圳市,星期天的反日示威演变成一场民众与警方的对抗和冲突,导致多人受伤,包括平民、警察和海外新闻记者。

过去两天,中国主要官方媒体对各地发生的暴力事件集体失声,普遍没有对事件本身作报导,但星期一早上又口径一致,发表社论或评论员文章,称街头暴力并非爱国行为,敦促民众依法和理性表达对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愤怒。

《人民日报》的文章称损害同胞的合法财产、迁怒在华的日本公民的行为“极不妥当”,民众需要用文明法治凝聚爱国力量,将爱国热情转化成强国动力。

在北京的《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和《新京报》也纷纷发表评论,称泄愤和打砸抢式的反日示威并非爱国行为。

警方重申示威游行应预先申请

此外,北京、上海、西安和广州等城市的公安机关也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发出通告,表示会打击以爱国为名实施打砸抢的犯罪份子,并提醒民众,根据中国法律,民众必须事先向公安机关申请,获得批准后才能上街示威游行。

针对官方媒体的社论和警方发出的警示,一些网民说,反日游行中出现打砸抢烧行为和警民冲突不能全都怪罪民众,因为当局对公民游行示威采取的一贯措施使民众很压抑,这种压抑在少有的政府默许的示威游行中得到释放时,难免会导致一些偏激行为。

香港保钓人士:理解大陆民众过激行为

香港保钓人士星期天也举行了反日示威游行,但整个过程和平理性,没有出现暴力。行动领头人之一罗堪在评论中国大陆民众在保钓反日示威中有打砸抢行为时说,大陆民众平时没有机会游行示威,因此他体谅他们的一些过激行为。

中国宪法虽然保障公民有游行示威的权利,但当局通常不会批准民众举行示威游行。

另一方面,当前中国社会矛盾突出,官员贪腐严重,贫富差距悬殊,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民愤一触即发,各地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

(美国之音记者黎堡报导)

责任编辑:洪微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