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中南海硝烟弥漫 温家宝放出“临别誓言”

中共总理温家宝是中共前政法委书记周永康的死对头、薄熙来案的主要推手。此前,温家宝和薄熙来被认为有过一次“决战”。去年两会上,温家宝定性薄熙来案为路线问题为第一次决战,其后温家宝在2012年10月26日遭遇江派薄党反扑。由周永康向海外发放黑材料,《纽约时报》大幅刊登抹黑温家宝的报道。

此前,周永康等通过中共国安特务系统在百度等搜索网站向国内释放攻击温家宝、习近平的造假黑材料。

温家宝在两会最后告别中或将有“出位”讲话

温家宝近年来比较敢言,随着“两会”临近,外界纷纷猜测这次“两会”上,温家宝是否会对局势有“出位”的言论。有消息称,这是温最后一次以总理身份讲话,届时会有大胆言论。

在即将开始的“两会”上,这会是温家宝最后一次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部份内容是总结去年的工作。

早在去年两会结束之际,温家宝在两会最后一次记者会上,就曾发表感性讲话,第一次将中共高层非常隐秘的内斗曝光在世界各大媒体面前,也第一次公开批评薄熙来,认为重庆模式就是文革模式。

温家宝放出“临别誓言”
  
大陆媒体2月20日称,温家宝当日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任内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温家宝罕见表示,“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温家宝这次分别引用了林则徐和王安石以前的话,显得很有些悲壮。

新浪认证的拥有23万粉丝的独立评论人、《人生三段论》作者“老徐时评”认为,温家宝的话的意思是“再多的人骂我是孙子,我也要勇往直前。”

两会前硝烟弥漫薄党残余搅局

薄熙来的庭审进入倒计时,近期海外不断传来“薄熙来在狱中绝食并拒绝配合调查”等消息。对此法广采访了前文汇报驻大连记者姜维平。姜维平表示,那些都是“保薄派”故意放的假消息,想要赢得别人的同情。

近期,路透社等多家海外媒体援引接近薄熙来家属的人的报导称,薄熙来在狱中绝食,拒绝与查案人员配合等。法广2月23日对姜维平进行了采访,对此消息,姜维平认为可信度不高,“因为不太符合目前一些机关对这个案件的处理实情”。

华府的中国问题专家石藏山说,放风薄熙来这类绝食消息还有一个目的,在于争取对薄熙来的秘密审判。这样能避免因薄熙来当庭认罪对毛左们产生的打击,也可以使得挺薄派更以司法不公正的理由攻击当今中共高层。

近期,一些网站还频频曝出各类有关薄熙来的五花八门的消息,如“中共当局派人与狱中薄熙来谈判不畅”,“薄表示只接受政治审判”,“薄熙来因为脑溢血被送往医院”等。

薄党疯狂针对并有意打击温家宝

去年10月26日,《纽时》发表了抹黑温家宝的文章,此前周永康等一直在向海外发放有关温家宝的假材料。在《纽时》发表报导之前,包括《博讯》在内的多家媒体声称收到了有关温的黑材料。

在王立军出走成都美领馆、薄熙来被免职之后,仍然主持江派大局的周永康和曾庆红就不断利用各种黑帮手段,对中央其他高层人员进行要挟和打击。这在《纽约时报》事件中得到充分体现。《纽约时报》事件被认为是薄周政变集团的一次反扑。

温家宝决战薄熙来称其犯路线错误

去年3月14日,温家宝在持续三个多小时的发布会中,他自称以“认真没有敷衍地”的态度,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温家宝说,“王立军事件发生以后,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国际社会也十分关注。我可以告诉大家,中央高度重视,立即责成有关部门进行专门调查。目前调查已经取得进展,我们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严格依法办理。调查和处理的结果一定会给人民以回答,并且经受住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据报导,在记者会上,路透社记者全场最后一个,也是最敏感的“王立军”事件的提问时,温家宝的回答与之前对西藏问题的含糊不同,罕见地坦率对重庆当局进行了批评,他说,“现任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反思,并认真从王立军事件中吸取教训。”温家宝的这一表态,是中共政治局高层首次对重庆“王立军”事件的公开定性表态,显然,对薄熙来的仕途将是一大打击。

分析认为,温家宝的话,把薄熙来的问题提到了“左与右两条路线斗争”的政治高度,而这是中共党内上一直极为严重的大问题。

当时报导称,由于温家宝这段话来得太突然,一些大陆官方媒体记者一时无法搞清楚风向,现场倒是有一位亚洲媒体的华人记者表示,温家宝就是在明白批评薄熙来在重庆搞“唱红打黑”是左倾。

在薄熙来、周永康眼里,最恨的人无疑就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先直接出面处理王、薄、周事件的高层台面人物就是温家宝。当初把薄熙来从商务部下放到重庆的是温家宝,在3月14日的国际记者会上公开表示要依法处理王立军的是温家宝,公开暗示薄熙来是文革遗毒的还是温家宝,如今紧盯周永康的也是温家宝。

大纪元记者黄清综合报导

责任编辑;林锐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