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话龙袍

随着辛卯年兔年过去,即将迎来壬辰年龙年的到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吉祥、神圣的象征,与皇帝有着密切的关系。古时皇帝尊称为“九五之尊”,究其源,此称号来自于易经,也是与龙息息相关。

《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释义指皇帝。古人认为,九在阳数(奇数)中最大,有最尊贵之意,而五在阳数中处于居中的位置,有调和之意。这两个数字组合在一起,既尊贵又调和,无比吉祥,实在是帝王最恰当的象征。所以古代帝王有“九五之尊”之称。

了解了皇帝和龙的关系,不难想像皇帝穿着的是绣有龙图案的龙袍。龙年将近之际,一瞥龙袍的真貌,也颇有意义。

吉服展览有来头

现在要看到真正的龙袍,不用老远跑到中国。最近在太古城商场内特别展出由著名收藏家、升雯阁主人莫华升先生借出的四件清代宫廷服饰中的珍品,包括清光绪皇帝、嘉庆皇后的吉服袍。四件精品均是清朝锦绣精品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莫华升13岁负笈英国就读牛津大学,年青时便开始对明清服饰产生浓厚兴趣。据他介绍,龙袍制作工序繁复和讲究,需要大量手工精巧的工匠;一件龙袍的制作需要用到绣工近500人、绣金工40余人,画样过粉又要十余人。如果只由一人负责刺绣,则要用近两年半才能完工;在此期间内,穿衣人的体态可能出现了变化,聪明的工匠于是在织造阶段时会在面料边缘留下了足够的改动空间,方便剪裁。

莫华升又说,今次展出的四件清代吉服龙袍,观赏价值极高,不同的色彩和纹样,象征帝王、后妃、皇子或公主等不同身份,袍服上绣着的天、地和海水则代表着宇宙。

中国历代王朝上至皇帝下至朝臣,对服饰有严格要求,不同场合需要穿戴特定的服饰,即使是皇帝一天之内也需更换多套服饰。龙的造形如龙头、龙纹、眉眼和躯干,由清初至清末,不断演变,从龙袍上的龙的形态,就可推断龙袍属于哪一个帝王时代。中文大学文物馆馆长林业强说:“‘龙’是中国装饰艺术中最为喜闻乐见的题材,早在五六千年前的前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玉器中,就出现了龙的形象,而把龙的形体设计为圆形称为团龙,源于唐代,明清时常见。”

龙袍上十二章纹

皇帝龙袍上的十二章纹,是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通称“十二章”。绘绣有章纹的礼服称为“章服”。明代称为“补服”。

“日”即太阳,太阳当中常绘有金乌,这是汉代以后太阳纹的一般图案,取材于“日中有乌”、“后羿射日”等神话传说。“月”即月亮,月亮当中常绘有白兔,这是汉代以后月亮纹的一般图案,取材于“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星”即天上的星宿,常以几个小圆圈表示星星,各星星间以线相连,组成一个星宿。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也,代表三光照耀,象征着帝王皇恩浩荡,普照四方。

“山”即群山,其图案亦为群山形,取其镇也,代表着帝王之性格稳重,象征帝王治理四方水土,人所敬仰。

“龙”为龙形,取其变也,龙变化多端,象征帝王们善于审时度势,妥善处理国家大事。

“华虫”,即是雉,取其文(纹)也。雉是鸟类,但有细毛似兽,纹理华美,象征帝王之文采昭著。

“宗彝”,是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作尊形,取其孝也。“宗彝”通常是一对,每只各有虎纹和猿纹。虎,取其忠猛;长尾猿猴,古人传说其性孝,象征帝王忠、孝的美德。

“藻”即水藻,为水草形,取其洁也,象征帝王的品行高尚,冰清玉洁。

“火”即火焰,为火焰形,取其明也,象征帝王处理政务光明磊落。火焰向上也有率天下黎民及众生向归天命之意。

“粉米”即白米,为米粒形,取其养也,象征着帝王给养人民,安邦治国,重视农桑。

“黼”是黑白相次的斧形,刃白身黑,取其断也,象征帝王做事干练果敢。

“黻”为两个“己”字相背,取其辩也,代表着帝王明辨是非,背恶向善,知错就改的美德。

皇帝Casual Wear

太古城商场的龙袍展览期为1月13日到2月5日。展期过后,若要看龙袍真品,还是有一个好去处,而且费用全免,不过要预约。位于元朗的一家私人博物馆──陈火光博物馆,不但收藏了清朝十三位皇帝其中七位的书法,而且还有龙袍两件。82岁的博物馆主人陈火光,把家中的收藏公开给香港市民共赏。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他说,记不起家中有多少拍卖回来的宝物,而龙袍是十几年前拍卖得来的。他把光绪皇帝出庭穿的黄袍裱起,把另一件皇帝便服好好收藏起来。

访问当天,他特别把蓝色的皇帝便服拿出来穿在身上,让读者一睹皇袍的风貌。他边穿边说:“这是皇帝穿的便服,即是我们现在的causal wear!”

陈火光说,用真金线在袍上绣上九条龙、五只爪,寓意“九五至尊”。不过无论记者如何数就是八条,原来有一条绣在龙袍的内襟上,被龙袍的前襟盖着。而只有皇帝穿的龙袍才可以绣上五爪,民间要采用龙的图案,只能用四爪的设计。

穿上了龙袍的陈火光,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展示着龙袍的神绪之际,缅怀着龙袍主人的往事……

太古城中心清朝龙袍珍品展
地址:金钟太古城中心
电话:2568 8665

陈火光博物馆
地址︰元朗大棠道32至34号B座4楼
电话:2477 9867

【大纪元2012年01月22日 作者:吴雪儿】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