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战及疫情后遗症的多重冲击下,北京普通市民的收入与生活面临严峻挑战。服务业低薪、销售行业不稳、公务员降薪、就业市场萎缩等现象凸显,消费能力显着下降。
与此同时,即将到来的中共大阅兵前夕,北京维稳力度空前加码,社会管控趋严,折射出首都经济与社会局势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北京的资深房屋中介及当地市民的观察,揭示这一现状。
房价物价飙升 普通家庭经济压力剧增
7月1日,北京海淀区资深房产中介阿芳通过自媒体平台披露了北京各行各业的收入现状,揭示普通民众在高生活成本下的生存压力。
她指出,服务业从业者收入普遍偏低:快递员和外卖员月薪约6,000~7,000元(人民币,下同),出租车司机约7,000~8,000元,小区保洁员约2,500元,保安约3,000元,商场收银员和餐厅服务员约3,000~4,000元,公司文员约4,500元。
销售行业则因收入不稳定而更具风险。阿芳表示,房地产中介、汽车销售、保险销售等职业多无底薪,收入波动剧烈。
“市场好时月入一两万元,平均七八千元;市场差时,几个月不开单。”这反映出销售人员在经济低迷期的生存压力。
经济下行财政紧张 就业萎缩消费降级
北京市民张先生进一步揭示了经济下行的深远影响。他告诉大纪元,公务员群体正面临约10%降薪压力,非一线城市公务员甚至出现工资拖欠长达一年半的情况。
他分析,三年疫情导致财政紧张,地方政府债务高企,例如河南省某县政府将两家医院抵押给企业以偿还债务,凸显财政困境。
就业市场同样不容乐观。张先生表示,过去35岁以上求职者难觅工作,如今30岁左右的年轻人也面临就业难题。薪资水平大幅下滑,过去月薪万元的岗位如今仅四五千元。
他举例,一位从澳大利亚回国的求职者在国外日薪300澳币,回国后月薪仅3,000元人民币,凸显国内外薪资差距及国内就业市场低迷。
消费能力下降直接波及餐饮业。张先生观察到,餐馆客流量锐减,“一晚上连四分之一座位都坐不满”。消费降级现象普遍,过去能消费牛肉的家庭如今只能选择廉价菜品。
他说,购买力较强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医疗和教育行业,如医生、医疗设备供应商、校长等,因这些行业涉及刚需服务,收入相对稳定。
中共社会管控加剧 北京维稳力度空前
另一方面,张先生提到,北京社会管控显着加强。公共场所身份检查频繁,地铁换乘站普遍设有便衣警察配合查验身份证,二环内检查尤为严格,原因是“中央领导居住在二环内”。购买菜刀需实名登记,官方称此举为防范“恐怖活动”。
公务员群体面临严格“禁酒令”,纪检部门24小时检查,甚至使用酒精测试仪,他说,这反映出对公职人员行为的严密监管。
北京媒体人赵先生进一步分析了维稳力度的背景。他对大纪元表示,2025年“九三阅兵”前的维稳期将持续数周,地铁已实行身份证查验,管控力度“多年未见”。
他认为,今年阅兵强调“党组织纪念”,政治色彩浓厚,更多体现为政治宣传而非单纯纪念。
赵先生透露,北戴河会议可能提前召开,讨论秋季人事安排及应对经济和中美贸易战的对策。此外,7月7日“七七事变”88周年当天,北京将举办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大会,习近平可能将亲自出席并讲话。
他还指出,习近平还将在大阅兵当天高频亮相并讲话,意在提升曝光度。
在经济与政治双重压力下,民众心态发生转变。张先生表示,普通市民不再热衷讨论政治传言,“只关心温饱”。社交活动因经济拮据而减少,民众对政治变化态度消极,认为“谁上台不重要,只要换人就有50%的机会改善生活”。
“这种心态折射出民众对经济困境的无奈与对生活改善的渴望。”
【大纪元2025年07月02日 记者李净、骆亚采访报导】
责任编辑: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