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高额能源价格和低廉进口价格的“双重夹击”,德国钢铁工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甚至威胁到数万就业岗位。11月6日,德国联邦政府在柏林召开“钢铁峰会”(Stahlgipfel),与受影响的联邦州州长、工会代表及企业高管磋商对策。
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基民盟CDU)亲自主持峰会,副总理拉尔斯‧克林贝尔(Lars Klingbeil,社民党SPD)、劳动部长贝贝尔‧巴斯(Bärbel Bas,社民党)悉数出席。经济部长卡特琳娜‧赖歇(Katherina Reiche,基民盟CDU)则强调:欧洲必须共同行动,打造“硅谷式的工业复兴”,而非“官僚泥潭”。
挽救本土工业产能 “钢铁峰会”寻找出路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钢铁生产国,近年来饱受结构性危机困扰。首当其冲的是高涨的能源价格:德国当前工业用电价格高达18欧分/千瓦时,远高于国际竞争对手,导致本土钢铁在全球市场“毫无竞争力”。
再者,中国作为世界最大钢铁生产国的出口洪流正对德国和欧盟本土产业构成严峻挑战。德国钢铁协会(Wirtschaftsvereinigung Stahl)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钢铁产品对欧盟进口量同比激增25%,占欧盟总进口的35%以上。
这不仅压低了德国本土钢铁价格,还加剧了能源转型成本压力,导致德国多家钢铁厂面临减产和裁员风险。据统计,仅下萨克森州就有1万直接就业、35万间接就业岗位岌岌可危。北威州、汉堡、不来梅等钢铁重镇同样告急。
曼海姆大学最新研究指出:失去本土钢铁产能,德国将在汽车、机械制造领域对中俄产生“战略性依赖”,后果不堪设想。
汉堡经济参议员梅拉妮‧莱昂哈德(Melanie Leonhard,社民党SPD)强调:“钢铁关乎德国整个工业链生存,从汽车到风电塔筒,没有本土钢铁,就没有能源转型。”
德国经济部长“放大招”:明年起工业电价正式落地
下萨克森州州长奥拉夫‧利斯(Olaf Lies,社民党SPD)在峰会前警告:“钢铁峰会绝不能流于形式!”他联合北威州、汉堡、不来梅、萨克森、萨尔州五位州长递交联合文件,提出四点要求:
1. 必须立即引入5欧分/千瓦时的工业电价;
2. 2026年前建成全国氢气核心网络;
3. 欧盟对俄罗斯钢铁实施进口禁令、对中国等国征收保护性关税;
4. 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覆盖范围扩大至下游产品。
德国经济部长赖歇在峰会前夕宣布,从2026年1月1日起将正式推行国有补贴的“工业电价”(Industriestrompreis),目标将电力成本降至5欧分/千瓦时左右,以重振行业竞争力。
另外,政府的补贴资金将从“气候与转型基金”(KTF)拨付,预计每年15亿欧元起步,覆盖约2000家高能耗企业,同时延长钢铁行业现有电价补偿机制至2030年后。德国企业方面则须承诺“高效投资”和“就业保障”。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贝尔补充道,2026年初企业即可“提前知晓”电价优惠,补贴将追溯至2027年预算。克林贝尔还提议,在千亿欧元级别的交通基础设施特别基金中,将优先采购“德国本土绿钢”。
对抗冲击 德总理支持欧盟加征进口钢铁关税
德国总理默茨于“钢铁峰会”当天表示,德国支持欧洲联盟(EU)提高外国钢铁关税的提案。
欧盟10月提出计划,准备将外国钢铁关税提高一倍。这是仿效美国总统川普的做法,以保护欧洲陷入困境的钢铁业免受廉价中国钢铁冲击。欧盟执行委员会建议将钢铁进口关税提高至50%,并将可免税进口的配额削减47%。
默茨在柏林与主要钢铁业界人士会谈后表示:“这些提案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他说,“我将尽全力支持这些提案,并希望能制定出适当的规范。”
德国工业联合会(BDI)副总干事霍尔格‧勒施(Holger Lösch)称这些措施是“及时雨”,可避免更多钢铁工厂外迁。
观察人士预测,本次峰会或成为默茨政府“黑红大联合”在经济领域的一次关键考验。若工业电价如期落地,将为整个能源密集型行业(化工、造纸、有色金属)注入强心针;但若欧盟设置过多附加条件,或财政资金吃紧,德国“去工业化”阴霾则仍将挥之不去。
【大纪元2025年11月08日 记者王亦笑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周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