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级制度具有警惩作用
长久以来,某个科目成绩不及格,就不得升级的留级制度,被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事。留级制度的设立是因为人们认为,知识水平同质性越高的一群人在一起学习,其学习效率会越高。因此班上如果有人在数学课跟不上其他人,不仅这个学生辛苦,也会对老师的授课和其他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就不能升级,目的是给他多一点时间。
那时人们认为,为个别人课后辅导的代价太高,留级生干脆和原本比他晚一届的班级一起重读一年,这被认为是比较经济和有效率的方法。
另一方面,对于留级的学生来说,为了一、两科成绩不及格而重读一年,不能和原来的同班同学一起毕业,毕竟不是光彩的事,因此对赞成留级制度的人,留级对学习进度落后的学生所产生的警示和后续的惩罚作用,成为他们的主要论点。
留级制度不经济
关于留级制度比较经济和有效率的论点,通过过去几年的调查研究,已经被彻底打破。德国每年花费在留级生身上的教育经费超过九亿三千万欧元。在汉堡,每个中学生每学年所需的学校教育资源折合六千欧元,在废除留级制以前,汉堡每年平均有2100个留级生,花费公帑一千二百六十万欧元。2012年,教育局承办各校课后免费补习总共花费七百六十万欧元。两者在经济方面相比,留级不仅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耗费时间成本,对政府公共支出的负担也比较大。
到2017年汉堡不再有留级生
截至去年夏天,在汉堡93%的学校提供免费的课外辅导课,上课地点原则上设在自己学校内,课程总数为6347个,参加的学生人数将近两万人。目前在一到九年级完全没有留级生,到2017年以后,汉堡的学校将不再有留级生。
上过一个学期(半年)辅导课的学生当中,有37% 在下个学期不需继续上课。辅导课的成效,很大部份取决于辅导课老师的教学能力。这部分的师资来源有学校现任老师、高年级学生、大学生、退休教师等。按现行法规,辅导课老师的钟点费不得高于17.5欧元,有些学校受限于此,很难找到好的课后辅导老师。
德国各地的留级政策
下萨克森州在组成新的“红绿联盟”政府之后的教育政策首个重大议题,就是打算仿效汉堡,取消学校留级制度。汉堡自2010学年起取消中学的留级制度,从当年入学的中学生开始施行。德国第三大州,位于西南部的巴符州(Baden-Württemberg)和首都柏林只在文理中学(Gymnasium)还维持留级制度。西南部的小州萨尔州(Saarland)和北部的石荷州(Schleswig-Holstein)则在部份非文理中学的中等学校,废除了留级制。位于莱茵河中游的莱普州(Rheinland-Pfalz)目前只有极少数学校作为没有留级制度的试点学校。
在前东德地区的各州和西部的大州如巴伐利亚州、黑森州和北威州则仍保持留级制度。全德国在2000/2001学年的留级率为百分之三,之后逐步下降,2010/2011学年以后降到百分之二。上一个学年,德国总共有17万学生被留级,男、女生比例约为六比四。
大纪元记者黄行义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