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八大奇蹟法国圣米歇尔山(下)

圣米歇尔山(Le Mont-St-Michel)位于法国北部芒甚省(La Manche),是耸立在诺曼底和布列塔尼之间海面上的一个花岗岩小岛,从布列塔尼海岸望去宛如童话世界一般:周围是碧海白沙,四周既无树木又无房屋,一座锥形的小山兀然拔地而起。最为壮观的是,山顶上的圣米歇尔教堂建筑群足足比它赖以存在的、直径约1公里的小山高出近两倍!教堂哥特式的尖顶高耸入云,顶上大天使圣米歇尔雕像手持利剑直指苍穹。其景象恍若海上仙山。

潮涨潮落

圣米歇尔山的独特与引人之处,除了13个世纪以来不断在岛上修建的教堂及其附属建筑群外,更有海潮涨退的天然奇景。每逢傍晚,大西洋的潮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 势奔腾而来,剎那间将圣米歇尔山四周的流沙淹没,顿时一片汪洋,只有长堤与陆地相连。浪潮最高可以有15公尺,气势磅礡。如今,许多游客就是冲着这潮汐的 声势而来。

过去,曾发生过整个岛屿被海潮淹没的事情,许多来此朝拜的人因此而丧生。在岛的入口处,设有海潮涨落的时刻牌,涨潮时不允许游客到海滨游玩。如今在每年春天和秋天,会有2次大潮出现,一次在3月21日左右,另一次是9月23日左右。每当此时,圣米歇尔山人山人海,热闹异常。

海湾的退潮往往也开始得非常突然,也许几分钟前还是一望无际深不可测的大海,突然之间海水退向远处,满眼望去已是裸露的海滩和海滩上颜色很特别的流沙。几乎所有的法国古典文学大师,从雨果到莫泊桑,都被潮水的多变所迷惑。以前交通不便,加上朝圣者必须以船只或是等到退潮才能横越沙洲进入圣城,来一趟要历经重重险阻,更使这座圣山充满高不可攀的神秘感。

退潮的时候,圣米歇尔山周围是一大片无边无际的沙洲,15公里以外,才能看到大西洋的海水。但千万别被表面平坦光滑、看似松软安全的流沙所迷惑。圣马洛海湾附近的海底佈满大大小小的地下河床,潮起潮落很容易将沙沖稀,那些过于自信的旅行者很可能陷入其中,慌乱中被缠住拔不出双腿的游人,就会被流沙吞噬。

圣米歇尔山就是这样“朝现夕隐”,充满了神秘感。白天大海退潮时,水落岸出,通往修道院的道路显现出来,可是到了黄昏就开始涨潮,天一黑,岛就变成了孤岛。 此刻,站在梅韦勒隐修院外的迴廊平台上,极目远眺烟波浩渺、波澜壮阔的大西洋,你会感觉到圣米歇尔山修道院宛如大西洋波涛中一艘永不沉没的航船。正是这艘航船,千年来始终在惊涛骇浪中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力量。

军事要塞

到圣米歇尔山朝圣的传统根植于奥伯特主教时期。圣米歇尔山令来者流连忘返,甚至在山上逗留不归。夜幕降临时,圣米歇尔山遗世独立,彷彿魔幻世界中凡人不可触及的所在。而清晨里水雾瀰漫中的修道院呈现出海上仙山般的景致,亦真亦幻。但事实上,圣米歇尔山还是一处军事要塞,也充当过监狱,它与法国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多次扮演历史见证人的角色。

1337年至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诺曼第,119名修士利用修道院坚固的堡垒和城墙,抗击英军长达24年!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虽然英军占领了诺曼第及法国众多城镇,但最终就是没能攻下圣米歇尔山修道院。

法国大革命时期,修士因不支持共和政府而遭到监禁,教会财产被拍卖,修道院的中殿被用来储存粮草。这里囚禁过数以万计的罪犯和政敌,王政復辟后才稍微恢復生机。

1945年6月,盟军即将开始诺曼第登陆,这时,圣米歇尔山修道院的修道士们得知驻守诺曼第的德军准备炸毁修道院。修道士们组织起了护院小组,表示豁出性命也不能让德军的阴谋得逞。那真是让法国人骄傲的时刻啊!

圣山危机

1874年开始,法国政府投入大笔经费,对圣米歇尔山古迹进行了为期百年的大规模復修工程。在这个工程中,筑起了一条4公里长的堤道连接对岸陆地,这样的确给前往岛上朝圣和观光的人提供了不少方便,在某种程度上说,当地旅游业的兴旺应归功于这条堤坝。

修道院外观。(Photos.com)

但当初没有想到的是,堤道也同时破坏了海水涨落的自然规律,阻挡海水退潮时将沙子与淤泥带走,久而久之,圣米歇尔山附近的海湾被流沙和淤泥严重侵袭。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农田的开垦,以及运河、堤坝、停车场等设施的建造,沉积现象不断加剧,山周围的地势渐渐变高,逐渐变成了陆地。

充满传奇色彩的圣米歇尔山的历史风貌,已濒临消失。据专家估测,如果再不採取紧急措施,圣米歇尔山将完全丧失海中小岛的魅力,成为矗立在平地之上的一座巍峨的修道院。2006年6月16日,由当时的法国总理正式启动了圣米歇尔山名胜的改造工程。法国当局计划耗资逾2亿欧元,令巨潮奇景重现。

责任编辑:李霖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