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西南部黑森林深处,有一个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秘密宝库。它是德国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承载着国家的文化记忆,旨在为后世保存德国的身份与历史。
抵御灾变 黑森林深处建文化圣地
这个位于黑森林巴巴拉施托伦(Barbarastollen)的地下档案库,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极高安全级别文化保存设施之一,专门用于保护国家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档案资料。这里储存的不是原件,而是数以亿计的微缩胶片(Mikrofilme),总长度超过32,000公里,包含约14亿至20亿张图像和记录。
这些胶片被装入数千个不锈钢容器(Edelstahlbehälter),每个容器可容纳约21,000米胶片,总计约1,640至21,432个容器。存储环境恒温10°C、相对湿度35%,无需电力维护,可独立存在数百年。设施分为多层架子,胶片定期检查,但从未因灾难而取出使用。
藏品则来自德国各州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和联邦机构。重点保护一级文化遗产,即对国家历史不可或缺的文档。其中也包括前东德(DDR)档案,约8,000公里的胶片是在德国统一后存入的。
这里是唯一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特别保护的德国设施,遵守1954年《海牙公约》,周边设军事禁飞区和缓冲带。旨在抵御战争、灾难或自然衰变,确保文化遗产至少保存500年。
巴巴拉施托伦的选址并非偶然。黑森林地区的地质稳定性以及其隐秘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存放珍贵档案的理想场所。地下深处,恒温恒湿的环境为文化遗产的长期保存提供了最佳条件。档案库的运作严格保密,仅有少数经过授权的人员能够进入这一文化圣地。无论是珍贵的历史文献、艺术品,还是其它具有国家意义的文化遗产,这里都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坚不可摧的避风港。
守护传统 过去与未来在此交汇
2025年,巴巴拉施托伦迎来其作为德国中央保存设施的50周年纪念。自1975年投入使用以来,这个档案库不仅保存了无数珍贵的文献和文物,还见证了德国在文化保护领域的努力与成就。无论是中世纪的手稿、近代的政治档案,还是现代的文化记录,这里的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德国历史的一个片段。
德国联邦政府对这一设施的投入反映了其对文化保护的高度重视。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巴巴拉施托伦的存在提醒人们,物理形式的档案和文物依然是人类文明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未来世代的宝贵遗产。
正如德媒所言:“在这里,德国的过去与未来交汇。”巴巴拉施托伦不仅是德国文化身份的守护者,也是人类文明传承的灯塔。它的存在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传统文化的根基永远值得我们用心守护。
德国政府表示,将继续投入资源,确保巴巴拉施托伦的设施和技术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威胁。因为这里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德国对自身文化根源的珍视与责任。
【大纪元2025年10月16日 记者王亦笑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周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