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中,人人都可能得到新冠肺炎,如果不幸感染,大家都希望避免出现重症并快速痊愈。《自然》杂志一篇研究指出,一名新冠患者仅用10天就痊愈了,为什么她能好的这么快?欧洲病毒学专家、生物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家病毒学专家董宇红博士分析原因,并提出提升免疫力可以做的11件事。以下为董宇红专访精华:
感染新冠肺炎 47岁女性10天不药而愈
根据去年4月《自然》杂志刊登的一篇研究,一名47岁女性,从武汉到澳大利亚11天后,在当地急诊室确诊新冠肺炎。
当时,她出现了干咳、发烧、喉咙痛、胸痛,以及轻度的呼吸困难症状。胸部X光显示,她双肺下部有阴影,代表肺部已浸润。出现症状后的第4天,鼻咽拭子检测到病毒,属于轻到中度感染者。
当时,医师没有给她用抗病毒药物、类固醇、抗生素等等药物,也没有使用氧气,仅接受了简单的输液。然而,她却恢复的很快。第7天,她体内就检测不到病毒,第10天X光片的肺部阴影消失,第11天就出院了。
研究人员纪录了她从发病开始直到20天后的免疫学指标。第7天,她体内的“增加抗体分泌细胞”和“滤泡辅助T细胞”已经出现,到20天后的康复期,这两种细胞还是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准。
这个女性的案例说明,人们得新冠以后,自身免疫健全的话,就算不用任何药物,也能够成功的清除病毒。
对抗病毒、细菌 身体设有五道屏障
人体的免疫力对付外来的病毒、细菌等等,有五道屏障。
第一道屏障:皮肤,能够物理性地抵御基本的外来入侵物。
第二道屏障:上皮细胞和干扰素屏障。整个呼吸道、消化道的上皮,都有产生干扰素的能力,而干扰素是病毒的天敌。
第三道屏障:血液或组织液里的自然杀手细胞、吞噬细胞,它们如同身体的巡逻兵,是一支强大的军队,碰到病毒、细菌就会吞噬掉。
第四、五道屏障:T细胞和B细胞,在病毒更深入一层时会开始起作用,T细胞在消灭病毒的同时也在激活B细胞,打个比方,T细胞是直接携带武器与病毒对打,而B细胞则会制造“炮弹”等武器发射出去。
做这11件事,提升天然免疫力
如今,全球都在施打疫苗。疫苗主要是作用在人体免疫力的第五道屏障——B细胞上,让B细胞产生抗体。不过,打了疫苗、戴了口罩、保持了社交距离,很多人会觉得除此之外,对新冠病毒就无能为力了。其实,我们能做的远不止于此。
做到11件事,从方方面面加强人体的天然免疫力屏障,才能起到更好的防疫作用。
1. 补足营养
除了基本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类等营养素,身体中还有很多的微量元素、维生素。比如:
维生素C:是免疫细胞最喜欢的东西之一,可以从蔬菜、水果中摄取。
维生素D:能增强人体抗病毒能力,除了从食物中摄取,也可以多晒太阳来补充。
矿物质锌:有助于让人体的天然免疫细胞发挥更强的吞噬功能,亦能帮助伤口的愈合。可以从菠菜、坚果等食物摄取。
2. 不饮酒、不抽烟
抽烟直接破坏呼吸道上皮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能力,也会伤害皮肤结构,加速皮肤老化。
喝酒则会伤害自然杀手细胞、T细胞、B细胞。
3. 低盐饮食
过多的盐分不仅增加罹患高血压的机会,还会破坏肠道的好菌,比如乳酸杆菌,从而导致肠道慢性炎症,不利于抗病毒。
4. 低糖饮食
吃太多糖不仅损害吞噬细胞,也会使肠道的菌群恶化,导致肥胖,增加心理压力、慢性炎症。此外,过量的糖分对上皮细胞干扰素分泌,以及自然免疫细胞、T细胞和B细胞的抗病毒功能都有危害。
5. 维持体重适中
过重能引发慢性炎症状态,抵消身体抗病毒的能力。
6. 少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
如阿斯匹灵、布洛芬等药物。耶鲁大学研究发现,这些药物能够抑制发烧、疼痛等症状,但同时它们也降低身体的抗病毒水平。
7. 规律作息
人关灯休息的时候,身体里的生长激素和褪黑激素会修复T细胞和B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8. 情绪平和、善于舒压
人一发脾气,血压跟着升高,身体也会分泌压力激素,而这些激素就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而善于舒压的人,往往身体也比较好,这与身体中的催产素有相关。
9. 接触大自然
大家在工作疲劳之余往往都要度假,而人们又喜欢到山清水秀之地,因为大自然充满生生不息的正能量。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研究表示,绿色空间越多的地区新冠病例也越少;多接触自然可以加强人体免疫系统的抗病毒能力。而另一个研究发现,森林绿地可以提升免疫系统自然杀伤细胞数量。自然杀伤细胞在人体第三道免疫屏障中,的作用之一就是抗击病毒。
10. 打坐
打坐能够减轻身体的慢性炎症,保持细胞年轻化。最近许多神经精神免疫学的研究成果也发现,打坐的人身体产生干扰素的水平高。
11. 做善事、保持利他心态
做一些小小的善举,也可以提升体内的催产素,而催产素的分泌又能促进免疫细胞能力的增强,减少压力激素释放。研究也发现,保持正面思维、为他人着想,维持一个良好的群体的社会关系,能够减轻身体炎症,提高抗病毒干扰素的水平。(推荐阅读:善良竟然有疗愈力!提升免疫功能、抗炎抗病毒)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讲述/董宇红(欧洲病毒学专家、生物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家) 李行整理
【大纪元2021年11月18日】
责任编辑: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