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买四千亿国债 专家:中共危机加剧信号

中共央行(人民银行)近日从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买入人民币4,000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官媒称是滚动到期债务。专家指中共央行大规模购买国债,反映经济形势严峻,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信号。

央行买四千亿国债 分析: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信号

中共央行8月29日公告称,当日央行以数量的招标方式进行了公开市场业务现券买断交易,从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那里买入4000亿元(人民币,下同)特别国债,其中“24续作特别国债01”买入3000亿元,“24续作特别国债02”买入1000亿元。期限分别为10年、15年,价格均为100元。

同日,中共财政部公告称,完成4000亿元特别国债的发行。第一期、第二期期限分别为10年、15年,发行面值分别为3000亿元、1000亿元,票面利率分别为2.17%、2.25%。

据中共官媒称,8月29日发行的特别国债是对到期特别国债的续作,使用“财政向银行发行,央行向银行购买”的模式。中共财政部表示,2024年到期续作特别国债是原特别国债的等额滚动发行。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un Huang)(黄大卫授权)

旅美经济学者黄大卫对大纪元表示,一级交易商直接跟央行对接,就是一些国有银行,证券公司,还有信托基金。中共央行这次买入四千亿的特别国债,是央行把快要到期的国债从这些一级的交易商,从商业银行手上买回去,再把资金给这些商业银行,感觉是把钱投放到市场里面去,其实并不是。它是为了滚动国债而准备,然后财政部会发行等量的债券,这些商业银行拿到央行的四千亿后,又重新从财政部那里买回债券。

“这是一个滚动的债券交易的过程,它这次的操作并没有产生一个流动性的增加或减少,是一种滚动债务的操作方式。”

但黄大卫表示,央行买国债意味着财政部继续发行债券,意味着国家不断地增加债务,市场上相当于投放了更多货币。另外,这也是金融体系的资金缺乏,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一个信号,说明了财政收入不足弥补支出,财政赤字越来越严重。

“这种情况只是在中国存在,它要发行连续国债,把旧的债务买回去再发行新的债务,这种情况越频密就相当于它发行债务越多。财政部发行国债的总数量越多的话,证明经济情况越糟糕,政府财政情况越糟糕。”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教授孙国祥对大纪元表示,当央行从一级交易商购买国债时,它购买的是财政部发行的国债,目的是增加市场流动性,稳定利率,以及在需要时进行量化宽松。

孙国祥表示,这次中共央行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债券购买,反映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是经济增长疲弱,投资需求减弱,促使央行采取更加激进的货币政策。二是投资者寻求避险资产,导致长期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显示出市场信心不足。三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较高,财政政策的空间受限,迫使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来支持经济。

央行购买国债是敏感问题 无锚印钞时代开启?

根据中国法律,中共央行不得在一级市场直接购买国债,但允许央行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过去20年里,央行也鲜有二级市场购买此类债券。

新华社报导称,2022年12月,2007年特别国债中有7500亿元到期。在财政部公布2022年特别国债发行结果后,2022年12月12日,中共央行也以数量招标方式进行了公开市场业务现券买断交易,从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买入7500亿元特别国债。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教授孙国祥。(孙国祥提供)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央行要“逐步增加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买卖国债”。今年7月1日,中共央行已宣布,将在国债的一级市场开展国债“借入”操作。而央行8月29日的公告则指是以数量的招标方式进行了公开市场业务现券买断交易。

对于央行买入国债,有人分析认为,央行需要大量印钞来支付这些国债,“无锚印钞时代,就这么静静地开启了。”

黄大卫表示,从财政部发行债券时,的确相当于是印了钞,因为所有债券都由央行从商业银行把它买回去。“从政府(财政部)发行债券这一刻起,就已经是在增加货币的供应量。”

孙国祥表示,央行购买国债可以被视为“印钞”,因为它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来购买资产,但这是货币政策的一部分。

中央银行在债券市场上买卖国债叫做“公开市场操作”,在欧美民主国家,政府开支以及财政部要发行国债,其发行数量、用途是透明的,并且是受到国会以及媒体、专家等社会舆论的监督。但中共政权是独裁政权,没有监督。

台湾总体经济学家吴嘉隆7月3日曾在新唐人《新闻大破解》节目中表示,“决定国债发行的财政部和印钞的央行,都在共产党的管控之下,这就会造成财政部想发多少国债,中央银行都要买单,结果就是无锚印钞,这是朝代末期几乎必然出现的现象。”

孙国祥对大纪元表示,央行购买巨额国债可能会对中外投资者的信心产生双重影响,正面的就是可以缓解市场的流动性压力,稳定长期债券收益率,增强投资者对短期市场稳定的信心。负面影响则是:如果投资者认为央行过度依赖“印钞”来解决经济问题,可能会担心未来的通货膨胀风险和货币贬值,这会削弱他们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导致资本外流和市场动荡。

【大纪元2024年09月01日 记者宁海钟、骆亚报导】

责任编辑:李沐恩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