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伐利亚的维斯教堂(德语:Wieskirche)地处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山麓,位于横跨德国城市乌兹堡(Würzburg)和菲森(Füssen)的热门观光路线“浪漫大道”(Romantic Road)上。18世纪以来一直是朝圣圣地,更是巴洛克晚期出现的洛可可建筑风格杰作。教堂由齐默尔曼兄弟(brothers Zimmerman)多明尼库斯(Dominikus)和约翰‧巴蒂斯特(Johann Baptist)设计与装饰。
1738年,维斯教堂(Church of Wies)在一次目击奇迹事件后诞生。据说,当地一位农民的妻子看到基督木雕像的眼睛含着眼泪。随后涌入大量游客,修道院院长施泰因加登(Steingaden)于是委托多明尼库斯‧齐默尔曼为这件“受难救世主”(Scourged Savior)设计一座华丽的圣殿。
教堂建筑工程于1745至1754年间进行。在第一年兴建时已有40英尺高,呈U字形平面,包括南边院长的住所、北边的朝圣教堂,以及东边唱诗班及其塔楼与祭坛后方的圣器收藏室(sacristy)等处。
教堂身处有如田园诗般的乡村环境,所以也常被称作“草地上的教堂”(Church in the Meadow)。从一旁的小路上观望教堂,外观设计非常简单。
教堂外观尽管不特别引人注目,但室内洛可可风格的装潢则有来自威索布伦纳派(Wessobrunner School)的壁画和灰泥粉饰,天花板上还有精致的“错视画”(trompe-l’oeil )。
室内以椭圆造形设计,前厅为半圆形。还有两两相对称的石柱以八支连接墙壁的承重墩柱支撑着上方精致的檐口(cornice)和拱顶。天花板上装饰着约翰‧巴蒂斯特‧齐默尔曼设计的洛可可风图样和精美的天花板壁画。
教堂的另一亮点是管风琴弧形阁楼,妆点着华丽的金色,周围有白色镀金石柱与灰泥粉饰等设计。管风琴上方是约翰‧巴蒂斯特‧齐默尔曼创作的天花板壁画,描绘天使围绕着永生之门,漂浮在蓝天白云里。壁画生动的色彩凸显雕刻细节,为教堂带来明亮、通透的感觉。
维斯教堂以壮观的天花板艺术闻名。这幅天花板壁画是一种引起视觉上的错觉的“错视画”,法语的字面意思是“欺骗眼睛”。上方的天花板好像打开了一处色彩斑斓的天空,天使飞翔穿梭其中。壁画描绘了复活的基督与永生之门。
还有一个亮点是两层楼高的朝圣祭坛(pilgrimage altar),它位在主祭坛周围的圣坛(chancel)区域里,基督木雕即供奉在此。金色装饰、精致的灰泥造型,以及活泼的色彩,无不凸显雕刻细节。丰富的图样和色彩也与光线相互作用,让教堂在视觉上看起来更宽敞。
教堂东侧的祭坛上有一幅宗教圣像,周遭以灰泥石柱、镀金和精致雕塑装饰。一旁还有挑高窗户、白色圆柱,造型设计优雅,色彩柔和。维斯朝圣教堂的设计融合了所有艺术形式和技术,包括建筑、绘画、雕塑、灰泥粉饰与雕刻等。
原文:Rococo Perfection: The Pilgrimage Church of Wies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维特(Ariane Triebswetter),国际自由新闻工作者,拥有现代文学和古典音乐背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大纪元2024年04月08日 Ariane Triebswetter撰文/吴约翰编译】
责任编辑:纪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