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吵着要玩3C产品 要给他玩吗?

在英国念书,接着在德国工作定居,我在欧洲生活前后加起来已有十年的时间。不论上课上班,我都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长期通勤者,撇开偶尔的误点,火车和地铁常是我在城市里移动的好伙伴。有时听着音乐,有时也观察地铁里进进出出的人群,但大多时候只放空凝望窗外掠过的街景。两地的通勤生活相较之下,我观察到台湾和德国的通勤族最大的不同,就是低头滑手机的人数压倒性地多,堪称城市奇景。

有回德国朋友来台湾旅游,走在台北东区的捷运里,她突然半开玩笑地跟我说:“凯特!你看,大家都边看手机边走路,好像活尸出没(walking dead)。”我知道这是德国人的黑色幽默,跟喜不喜欢台湾无关,不知如何解释这现象的我只好给了个苦笑当作回答。

接着我们搭上了捷运没多久,我又看到令人不解的一幕。一位年轻妈妈正玩着手机里的游戏,坐在一旁约莫4岁的孩子可能觉得无聊,也开始吵著跟妈妈要手机看卡通,妈妈似乎也没怎么犹豫,游戏玩到一个段落,便从YouTube 里点了个卡通对孩子说:“只能看十分钟喔!”手机便落在那年幼的孩子手上。顿时我心里浮上的疑惑,是那位在捷运上的年轻妈妈会允许孩子看多久的电视,虽然她应该会有时间上的限制,不过我可以肯定地说,德国幼儿园的家长不会这么轻易地把手机交给年幼的孩子看卡通或玩游戏,就算只有短短的十分钟。

之后每次回台湾,不自觉地侧面观察台湾人的手机使用现象就成了我的习惯之一,有时去住家附近的运动公园慢跑,常看到不少低头滑手机在绕着操场快走的人,年纪从国小生到成人都有,连运动时间也手机不离身地盯着看。而最让我感到诧异的,莫过于台湾父母对幼儿园学龄孩子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态度之宽松。范围包括在餐厅坐不住的孩子、在小儿门诊害怕打针的孩子,或在排队中不耐久候的孩子,不同场所,情况也各异,但手机万能地一律适用,它一登场问题就化为无形,孩子再也不吵不闹地直盯着萤幕。

给孩子不插电的童年生活,专注力就是未来的学习力!
—长时间看电视对幼儿的大脑发育有负面影响,且容易造成语言发展迟缓

上述同样的情况,我想德国父母绝对会先以拥抱和语言去安抚孩子,再来也许会递上色笔和画册,或是口袋书给孩子打发时间,但大多时候,德国爸妈的包包里什么法宝也没有。事实上,他们并不担心孩子感到无聊,他们认为孩子抱怨无聊是他自己要去克服的问题,爸妈不需要急着提供“娱乐节目”,只因为孩子不知道要做什么。

换句话说,孩子倒不是真的没有事情做,而是他们缺乏“天马行空”的能力,无法从所处的环境中做观察并创造出游戏活动,所以才会向外求援,希望爸妈能解除他们的无聊警报。多年前还在台湾幼儿园任教的时候,每天密集的课程安排之下,自由玩乐时间大概只有短短半小时。我记得那时候孩子常常玩没多久就跑来对我说:“老师,陪我玩好不好?”不管小班到大班,总是会有几个孩子这样对我说,他们不是没有朋友一起玩,所以我也认为这是孩子喜欢接近我的表现,是一种友好的邀请,只要手边事情处理好,我就会坐在地板上陪着他们玩。

现在回想起来,积极一点的孩子,会分配每个人的角色,主导剧情走向,但很多孩子玩了一会儿就开始感到无趣,根本不知道还能怎么玩。所以当他们说:“老师你可以陪我玩吗?”其实是在等候我的指示,因为他们无法从现有的玩具中,生出多种游戏的可能。后来,到了德国的幼儿园,我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孩子实在太会玩了,他们几乎从不会感到无聊,就算是每星期的无玩具日,孩子也不会抱怨没东西可玩,不会跑来跟老师说:“请陪我玩。”

这里并非要倡导老师和家长不要陪小孩玩,而是我认为台湾的教育环境和日常生活习惯常在无形中一点一滴削弱孩子的思考与创造能力。举例来说,台湾的幼儿园里偶尔让孩子看电视卡通DVD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一件事,尤其那些爸妈下班较晚的孩子,常常每天会一起坐着看电视等爸妈来接,常常一看就是半小时。

我认为电视、平板电脑或手机这些3C产品,就像甜食之于孩子容易沉溺,因此真正专业且有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应该尽量让孩子远离电视,替父母把关。有一次在家长座谈会上有位爸爸提问关于孩子在家观看电视的时间限制,园所里的老师们一致认为3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看电视,他们表示没有任何一个号称“寓教于乐”的卡通或教育节目值得让3岁以下的孩子每天观赏,因为大多数3岁以下的孩子根本无法完整理解节目剧情内容,只是被虚拟世界的声光刺激跟画面变换所吸引。除此之外,很多研究也显示长时间看电视对幼儿的大脑发育有负面影响,并容易造成语言发展迟缓。

因此过早让幼儿接触电视电脑,就学习的角度来看,恐怕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至于4岁以上的孩子,一个礼拜最多以看半个小时的卡通为限,请注意,是一个礼拜,不是一天半小时,因为每天看电视会成为孩子的固定习惯,即使家长不开电视,孩子也会吵著看。偶尔天气不佳的周末,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挑选一片DVD陪同观赏,但这只能充当雨天限定的备案活动,可不能周周都是沙发电影院。家长贪图一时的方便请出电视保母的结果,常常演变成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局面,孩子会渐渐丧失主动好奇的天性,长期间下来被动且无需思考地接收资讯,很容易会感到无聊,因为孩子玩的能力已被削弱。

我一再强调,德国人之所以注重孩子要有“自己玩”的能力,是因为孩子必须要能维持某种程度的专注,才能玩出细节,玩出思考,玩出建构力!这些年在德国幼教现场实际观察到的现象让我得到一个结论:“玩”的能力并不一定会随着孩子的年纪成长,反而跟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更为相关。一个1岁3个月的孩子可能会比3岁的孩子玩得更好更专注,只因为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能够强化孩子主动的态度。

让3C保母陪伴孩子,容易养出“无事可做的无聊小孩”

我们班上有一个1岁多的小女生瑰塔,年幼的她无论对什么活动都有很高的参与意愿,就算是针对2岁以上的拼图活动或穿线游戏,她也会跟着班上的哥哥姊姊一起坐着完成。有一次她想帮婴儿娃娃的衣服扣上钮扣,因为小手对于扣钮扣的精细动作仍有难度,她第一次来找我帮忙,我帮娃娃把衣服穿上了以后,她坐回地板再把钮扣扳开,然后她就自己试着把打开的钮扣扣上,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我和德国老师凯莎站在一旁不动声色地观察她,试了近半个小时后,果真给她扣上了!半小时对1岁多的小孩而言是非常惊人的专注时间,我忍不住把观察到的过程记录在教师日志里。

家长面谈时,我向瑰塔妈妈提及这件事时,她告诉我身为家有三个孩子的职业妇女(瑰塔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国小一年级,另一个幼儿园中班),她常忙得分身乏术,所以大部分的家庭活动都是全员参与,实在没有办法安排分龄专属的亲子活动。好在瑰塔的两个哥哥非常宠爱她,在她还没学会走路以前,他们两个会陪在左右两侧跟着这个小妹妹爬。有年龄差距的三兄妹虽然会各玩各的,但也常常一块玩。

她提到当孩子进行一项学习活动,或是突然发现到任何有趣新鲜的事物时,只要不妨碍到他人,她会稍微等一下,不急着催孩子,尽量不去打断孩子专注进行或观察的事物,让孩子保持好奇爱探索的天性。我好奇地问及几个孩子在家是否观看电视,她回我说:“家里根本不太需要开电视,有时候瑰塔光是看着家中烘衣机里滚动的衣物就可以定住不动地看半个小时。虽然偶尔小一的哥哥看卡通时,瑰塔也会盯着看,不过最多也是一个礼拜半个小时。”

很多爸妈都暗自希望家里幼儿园的孩子能自己在一旁好好专注地玩上一阵子,能因此获得一点喘息的时间。但爸妈的休息时间和孩子的游戏生活,其实可以互不打扰地各自在轨道上进行,前提是大人要提供一个让孩子有机会学习“主动玩”的环境。

爸妈或老师若不稍加留意电视手机对幼儿的负面影响,“无事可做的无聊小孩”和“电视保母”这二选一的难题就会持续在育儿生活里上演,一直到孩子拥有第一支手机或第一台笔电,他总算不需要跟爸妈喊无聊,但孩子也许自此会游移在快速切换的萤幕画面中,亲子间的对话越来越少。

我不禁想,每天不停吵着要看电视卡通的孩子,大概是因为他还没发现这世界有这么多有趣的事物可以看可以玩。也许,内心里所有的疑问与困惑,在影音跟画面停止的静处与沉淀后,会比网路上的搜寻引擎更快帮助孩子找到答案。

作者: 庄琳君

─ ─摘自:《不是孩子爱闹情绪,是他想说却不会说!德国幼儿园的小小孩自我表达课》野人出版社提供@

责任编辑:黎薇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