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目都从妙笔勾 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明代发展到鼎盛阶段,明末清初开始出现了专业性的泥人作坊。明代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记》卷七(愚公谷)曾有记述:“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铭(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泥人等货”,这是目前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查考。


惠山泥人取材于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离地面约一米以下乌土,土质细腻柔软。(Getty Images)

惠山泥人乃是取材于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离地面约一米以下乌土,其土质细腻柔软,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可塑性极佳,非常适合“捏塑”之用。早在北宋照宁七年,苏轼途经无锡,即有“惠泉山下土如糯”的诗句。

惠山泥人题材丰富,技艺精湛,唯妙唯肖,匠人特别重视彩绘,有所谓“三个坯子七分画”之说。泥人产品经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分“粗货”与“细货”两类,“粗货”为泥人、石膏工艺品,用模具成批生产,量大、价廉,大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表现内容,其造型粗犷简洁,色彩明快,挥洒写意,形神兼备;“细货”为手捏泥人,构思隽妙,做工精细,属泥人精品,这类作品主要取材于传统的戏曲人物、神话传说、民风民俗,人物塑画生动传神,色彩色调秀丽明隽,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惠山泥人起源的传说

惠山泥人的起源有很多传说,其泥人业供奉的祖师是战国时期的孙膑。据说,战国时鬼谷子收了两个徒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战国时期大军事家,一个叫庞涓,一个就是孙膑。庞涓妒恶孙膑,用计割去了孙膑的双膝,使其无法行走。孙膑逃到吴国,流落在惠山一带,捏了不少泥人、泥马来研究破庞涓五雷阵的布阵新法。

后来,孙膑到齐国为将,在与魏国一次作战中用在惠山研究的战法大破五雷阵,杀了庞涓。从此,孙膑捏泥人的技艺在惠山民间传了下来,孙膑也就成了惠山捏泥人的祖师爷。

另有一种传说较广的起源是元末明初大政治家、军事家刘伯温首创了惠山的捏泥人。当时朱元璋开国,建立明朝。有一日,朱元璋派军师刘伯温出外查勘。到了惠山,刘伯温发觉有王者之气,惠山又是龙山,恐怕再有帝皇出世,将不利于明王朝的统治。

于是,他就教老百姓在惠山脚下挖土取泥,捏制泥人以出售换钱。有的将山土制成武将、有的捏作皇帝,以此破惠山风水,让无锡只出泥皇泥将,再不能出显达权贵的人物。没想到,他这样一来,给世人留下了精美绝伦的惠山泥人,造就了一批擅长创作惠山泥塑的民间艺人。

大阿福的传说

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品是“大阿福”。泥塑大阿福头绾双髻,笑容可掬,赤足盘膝,怀抱异兽,娇憨稚气,令人喜爱。传说在很早以前,惠山一带有四只怪兽横行,即毒龙、恶虎、臭鼋和刁马,经常伤害人畜,践踏庄稼。后来,有个天神“沙孩儿”化名阿福入山与四怪搏斗,四怪被除,阿福亦因流血过多,离开人间。

为了纪念“沙孩儿”,人们用惠山的黏土塑造了勇敢的“沙孩儿”形象,取其镇邪、降福之意。后来,经过历代艺人不断地加工创造,这个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艺术形象,便在人们心中活了下来。

惠山泥人是泥人艺人们几百年来保留传统、不断创新孕育出巧夺天工、灿烂绚丽的民间艺术文化。惠山泥人以其独有的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情趣盎然的艺术风貌,颇受各界人士的喜爱,不愧为最富有东方神韵的雅俗共赏的中国民间艺术。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