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德国“高”价超市 看是否“贵”得有理

EDEKA和REWE可谓是德国最具代表性的高价连锁超市,“那里的东西比较贵,但是质量好,蔬菜和水果也都比廉价超市里的新鲜”,这是大多数人对高价超市的印象,但是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带着这样的疑问,德国ARD电视台最近对这两家高价连锁超市进行了“全面调查”,比价位、评质量,看看这高价超市是否真就“贵”得有理?

价高货不“高” 愿者上钩

根据ARD电视台记者的调查,发现高价超市和廉价超市的商品质量差距并不大,尽管有时它们之间的价格有很大出入,但这出入的背后往往缺乏“实质内容”的支撑,有时甚至仅仅只是换了个包装而已。具体而言,REWE和EDEKA的水果和蔬菜并没有比廉价超市里的更加新鲜;在对REWE的几种熟火腿(Kochschinken)产品进行仔细比较之后,记者发现不管是REWE的自营品牌、比较廉价的“Ja”,还是中等价位的品牌“Wilhelm Brandenburg”,或者高价位的“Thekenschinken”,它们都是来自相同供货商的相同质量的产品,虽然高价位的产品比廉价产品的价格高出两倍之多,但它们除了包装不同外,在“实质内容”上根本没什么区别;对于肉馅的检测结果也是这样,尽管价位不同,但肉馅在肉质和肥肉含量方面都几乎一样。在对Edeka的货品比较中,记者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既然商品的质量差距不大,价格却高出许多,那为什么还有许多顾客愿意去高价超市购物?其实,这跟顾客的心理作用有很大关系。ARD的记者做了一个路人测试,把相同的果汁分别装在贴有REWE、ALDI和LIDL标签的包装盒里,结果装在贴有REWE标签包装盒里的果汁得到了最多的好评。这说明尽管果汁完全一样,但是由于人们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导致果汁的“口味”发生了变化。所以很多人去高价超市,其实买的不是“物品”,而是“感觉”。

心理暗示无处不在

除了人们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高价超市也会利用装修、布局等处处给顾客以心理暗示。比如高价超市会把陈列水果和蔬菜的区域,布置得好像周末集市一般,以这种特别的氛围和视觉效果,给人以食物非常新鲜的感觉,好让顾客因为这里的“新鲜”而心甘情愿地多掏腰包。

另外,高价超市也不是一味地贵,里面也会有与廉价超市价位相近的低价或特价商品,如果廉价超市的某类产品降低了价格,高价超市也会相应调低这类产品的价位。这样做的结果无疑会吸引更多的顾客,人们会觉得在高价超市里也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跟廉价超市相比,高价超市的商品更加齐全、种类也更多,其实这“琳琅满目”的效果也有其特殊的心理暗示作用。因为如果一类物品有高、中、低档三种价位可供选择的话,那么大多数顾客会选择购买中间价位的物品,顾客会认为此类物品价格并不太贵,质量也不会太差,属于合情合理的“安全商品”,但是这中间价位的“安全商品”也往往比廉价超市的同类产品要贵,不知不觉中顾客又多花了钱。

关注细节 买得明白

其实,无论在哪种超市购物,人们都应该特别关注商品的细节,而不是被其包装所迷惑。专家提醒,很多食品包装上呈现的画面是名不副实的,往往包装正面的大字和精美画面是给顾客看的,而包装背面的小字和细节是给质监部门和法官看的,但正是这背面的细节才更能呈现出商品的“本质”。比如据汉堡消费者中心介绍,由MMW Molkerei J. Luelf出产的香蕉奶,主要是靠着色剂和食用香精营造出了“香蕉”的感觉,其真正的香蕉汁含量只有0.1%,但在其香蕉奶包装的正面,人们看到的却是大大的、特别突出的“香蕉”字样,而背面成分介绍的字样却异常“小巧”。再如大家所熟悉的Milka巧克力品牌,其推出的草莓夹心巧克力,在正面包装上也有大大的草莓字样,而且还配有很多娇艳欲滴的草莓图片,但是背面的小字却告诉人们,其草莓含量仅有0.18%,之所以草莓味十足,亦是食用香精的功劳。所以购物时多花些时间关注商品细节,才能最终买得明白。

大纪元记者王亦笑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余平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