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转让家族资产给儿子
在1878年巴黎世博会期间,21岁高大英俊的乔治•威登结识了16岁的美丽姑娘约瑟芬,两人情投意合,次年夏天便订婚了,并商定隔年11月举行婚礼。
1880年秋,年近六十的路易•威登考虑着家族事业的未来,他当初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公司,为的是让它长久不衰。而现在是重组公司,让付诸一生心血的事业能够持续发展。
诚如所有的重要时刻,在太太艾米莉的鼓励下,路易做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决定:把家族公司转让给儿子乔治。1880年11月3日,在乔治婚礼的前两天,路易夫妇和儿子乔治在公证人面前签署了一份合约书,将公司、运输工具和租赁契约转让给儿子,还包括一份顾客名单和专卖店里的办公设备清单,总额为六万法郎。对一个23岁的年轻人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不过路易早有安排。其中的三万法郎是路易夫妇送给儿子的结婚礼物,至于另外三万法郎的支付方式,合约是这样写的:“八天内乔治付清一万五千法郎,不计利息,其余的一万五千法郎需在明年的11月1日付清。” 但后人无从知晓乔治是否真的支付了这笔钱。
在乔治•威登的要求下,合约中出现这样一个条文“路易•威登夫妇在现有资产所在地一千米方圆内,被禁止设立另外一个旅游品公司和工厂”。这种条文在今天的商界已司空见惯,但出现在1880年的父子合约里,实属罕见。
回到阿尼埃尔的家中,路易夫妇和儿子举杯共庆,父亲终于觉得路易品牌能长青不朽了,而儿子则跃跃欲试,他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在一本记载家族成员出生和死亡的文献中,他突然写道:“1880年乔治•威登成为公司的掌管人。”
两天后的11月5日,乔治迎娶约瑟芬,按照民法,新人和父母都要在结婚证书上填写职业,路易仍然是“行李打理师”,而乔治是“旅游用品制造商”。
路易•威登皮件
从1872年开始的厂房重整和扩建工程还未完工,原来只有28个工匠的作坊已日渐扩增。威登家族决定开发新产品,让产品多样化的时刻来临了。乔治在日记中这样叙述:“路易•威登先前未能顾及皮件制造,诸如皮包、皮箱等,但自从1880年把公司转让给儿子后,他便能花时间专精于设计和制造工艺。父子两人负责在阿尼埃尔的厂房增建一个工作坊,专供皮件制造。”他还以第三人称骄傲地写道:“受过正式教育又讲究时尚的23岁的乔治,在父亲的协同下管理着公司。路易•威登依然把持着工厂的运作,而乔治的参与,无疑给工厂的发展增加了莫大的动力。”
路易把原先在厂房楼上的家住套房改成工作坊,而在工厂旁边盖两栋宽敞明亮的洋房,一栋给儿子一家住,另一栋给自己和艾米莉住。两代人一起工作和生活,约瑟芬试图让乔治明白她希望有私人空间,然而他们的日常生活由婆婆艾米莉掌管,白天工作又由公公路易监督着。
每个星期天午餐时分,在路易家宽大的餐厅里,聚集了孩子们和朋友们,艾米莉操持着一切,但显得越来越疲劳。19岁的约瑟芬靠在扶手椅中叹息着,她在婚后第二天就到丈夫乔治的专卖店里帮忙,社交生活仅限于公婆的客厅,觉得很无聊。
奢侈品广告的先驱
法国现代广告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宣传单形式出现的,稍后在报纸上出现商品广告。到1840年广告形式各异:商标图形、扑克牌或折扇等。有的出版社在报纸上登广告以推销书籍。此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广告成了奥斯曼重建巴黎后的一大景观。在1870年,各大百货公司的墙上贴满了各种商业广告。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路易观察到消费者日益增多,而报刊则是能接触到最广泛人群的媒体,尽管那时的商品广告用词很夸张,但他预测到广告的功效。路易认为在杂志中做插页广告是一种推销新方法,让人们了解他的行李箱,使他从其他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于是他在五十多种杂志上登广告,并很快获得效益。路易可以算是奢侈品广告的先驱,之后其它大品牌也纷纷模仿他。
1882年威登一家遭受失去两个亲人的痛苦。2月7日,不满六个月的乔治的女儿夭折了。艾米莉想要帮助儿子和儿媳度过这哀伤时期,可她自己也很虚弱。这年夏天眼看她体力不支,秋天便只能躺在病塌上了。11月5日,路易含泪在艾米莉身边守了一夜,次日清晨四点,艾米莉的生命之灯熄灭了。路易悲痛欲绝,他握着艾米莉的手不放,28年来,这个坚强的女人陪伴他、支撑他和照顾他,他不愿爱妻离开这个人世。路易没有勇气去死亡登记处,让乔治代办。
失去母亲和女儿的乔治悲伤不已,他让六神无主的自己钻到工作中去,在日记中这样概述:“抑或在家里,抑或在店里,对一切娱乐视而不见。”从这一刻起,父子俩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彼此扶持,但是沉湎在悲伤中不是威登的家风,他们忆起艾米莉的精神:在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朝前看。
1883年1月30日,乔治的儿子卡斯顿•威登出生了,这将是路易•威登品牌的第三代掌门人。路易对他第一个孙子的出生日期印象深刻,因为这天他们接到了东京政治家后藤像二郎的特殊订单。乔治很想自己能亲自负责这宗生意,他看到日本人对路易•威登行李箱感兴趣而觉得兴奋。
东方快车启悟乔治
1883年10月,从巴黎驶往君士坦丁堡的东方快车开通了,从年轻时代就喜欢坐火车出游的路易带着乔治,去体验6500公里为期两周的豪华特快列车旅程。
在火车月台上,路易观察旅客的职业:经理、工程师或政要们,他们穿着很考究,个个是穿深色西服、戴大礼帽和手套的绅士。路易和乔治知道这些是他们的客户,或者是潜在的客户,他们还认识其中的一部份人,路易与他们握手,并把儿子介绍给他们。
在火车鸣笛前的骚动中,路易走向行李车厢,饶有兴致地数着有几个从他的专卖店里买的条纹行李箱或灰色特里亚农行李箱。当时费加罗有一篇特别报导这样描述:“行李车厢里堆满了行李,火车公司提供上门取行李并运至火车车厢的服务,我们一分钟也不必操心。”路易想起四十年前,当他站在巴黎的火车月台上,曾梦想旅客提着他制造的行李箱而去世界的另一头,如今梦想成真了。
路易让乔治去打量一下东方快车的配置,快车上除了行李车厢外,还有两节卧铺车厢、一节餐馆车厢和一节专门用来储存备用品、冰柜和酒柜的车厢。还有一个淋浴浴室,就当时的标准是相当豪华舒适的。包厢设计得很高雅,每间能容纳四个旅客,配有棉毯和床单。当列车徐徐离开月台时,旅客们纷纷探出头去向送行的人告别…
东方快车之旅归来,乔治心潮澎湃,他想离开,离开法国,去旅行,到国外去生活。他不想只做路易的儿子,而想成为他自己。妻子约瑟芬也支持他的想法。曾有一度他想用自己的名字成立属于自己的公司,但不可能。于是他想去国外创业。
英国似乎是实现乔治理想的地方,因为他在那里受过教育,了解她的文化。他想去大英帝国,在那里他可以支配一切,从商业决定、政治倾向到文化爱好等方面。此时的乔治不愿生活在他父亲的阴影下,他在找寻自己的位置。然而父亲会允许他远走他乡吗?(待续)
责任编辑: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