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国经济要比2018年第一次贸易战时疲软得多,但中共却准确跟美国打持久战。有中国网民称,外部加税,内部加压,活得越来越像在高压锅里煎炸。
根据华尔街投行高盛的报告,中国会有3%的劳动力(约2000万个工作岗位)因关税而面临风险。
零工人员达2亿 中产返贫只能做零时工维生
对于中国人来说,与美国爆发激烈的贸易战是任何人都最不希望看到的,因为这可能会让中国数亿打工的人生活更加艰难。根据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引用的数据,2020年零工经济从业人员已达2亿。
尽管物价越来越低——从鸡蛋到外卖,但大家都不敢花钱,同时也觉得越来越难挣到钱。
有网民在社交媒体留言说:“疫情之后生意做不下,现在工作真的不好找,信用卡也逾期了,还要靠零时工生活。”
中共的三年极端疫情封控导致部分中产“返贫”,纷纷加入顶着寒风骑车送外卖的小哥行列,或者是成了开网约车的司机,靠打零工贴补家用。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在一次内部演讲中提到,“今年(2024年)突然冒出的2000万网约车司机,很多都是原本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收缩直接导致总需求持续下滑。
他说:“今年的大麻烦是中产阶级陨落。别说今年了,这两年底层慢慢‘拼多多’,现在应该是中产阶级开始‘拼多多’……记住一点,中产阶级的收缩对整个宏观经济是冲击最大的。”

某国企招聘应届毕业生694人中招1个
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由于企业受到美国订单取消的冲击,预计贸易战将导致更多人失业,或增加就业难度。
根据官方数据,目前只有15%到20%的毕业生能找到工作,低于2013年(习近平上任后第一个完整年度)的30%。官方数据往往有虚报现象。
2025年4月,中共国企中核集团招聘官方微信号以“我们收到119万6273份简历”为题发布消息,宣传其校园招聘宣讲圆满收官,因过度内卷引发网友热议。
大陆媒体算了一笔账说,中核集团的120万份简历如果靠人工阅读,需人力资源主管不间断看上十年,平均694个应聘者中才能进去1个。
有网民愤怒留言说,一千多万大学生在求职季苦苦投递,寒窗十八载,结果发现,不是“能者上”,而是“卷者亡”。
在感受到舆情风向后,中核集团删除了相关帖子,并将春季招聘录用人数升至8000人。即便如此,竞争比例也接近150:1。
中共叫嚣越战越强 老百姓则越过越穷
《人民日报》4月初的社论说,中共已准备好与美国打贸易战,而且可能会越战越强。
“美滥施关税将对我造成冲击,但‘天塌不下来’。”文章写道,“中国是超大规模经济体,面对美国的关税霸凌冲击,我们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
一篇被中共网络404的文章则公开回怼中共社论说,“外部加税,内部加压,企业活得越来越像在高压锅里煎炸。”“真正的问题,是产业空心化、年轻人失业率高企、中产消费信心崩塌”。
“消费者不敢消费,存款创新高,年轻人找不到工作,35岁成了‘退休门槛’”,微信公众号“新新青年BLOG”作者荆子酷写道,“那些‘宏大优势’,最终却无法缓解我身边小企业的倒闭、老百姓的焦虑。”
这篇文章很快被中共当局删除,最后连公众号也直接被消失。

美国加145%关税 对中国外贸判“死刑”
经过几轮针锋相对的互征关税后,美国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145%的最低关税,中国对所有美国商品征收最低125%的关税。
《经济学人》说,美国给中国加的关税就是对中国外贸的“死刑”。因为中国只能把外贸货倾销到别的国家,而别的国家没有美国这样庞大的市场购买力,因此别的国家也会给中国商品加重税以及反倾销来保护本国的产业。
还有经济学家估计,中国的出口很快就会跌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每年生产的物品远远超过了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大量包括电子产品和服装在内的这些商品销往美国等国家。2024年,出口占中国经济增长的近三分之一。
陆媒“经济观察网”采访的一位大陆民营企业家估计,“如果行情迟迟不好转,工厂可能垮掉,影响最大的肯定是工厂的员工。员工其实是制造业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制造业积蓄的层层压力可能最先在用工环节迸发出来。”
根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丹丹的实地调研,中国出口行业的用工最高峰往往集中在9~10月份,刚好比国外的消费高峰期早2~3个月。比如,每年11月、12月是苹果新产品发布后的订单高峰期,以及圣诞节等国外假日的消费高峰期。
中共硬撑贸易战 让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美中贸易战冲突正值中国几十年来经济最疲软的时刻。西方评论员常常认为中国拥有无限的政治韧性,这是一个危险的迷思。
“这让本来就相当糟糕的局面雪上加霜。”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中国研究部副主任克里斯托弗·贝多尔(Christopher Beddor)表示,“几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在承受着通货紧缩的冲击,而另一场冲击即将来临。”
“贸易战将给经济留下一些窟窿。”他补充说。
自COVID清零政策实施以来,北京一直在应对通货紧缩的压力,这抑制了商业前景和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房地产市场崩盘抹去了许多中国家庭的大部分净资产,这些家庭传统上将大部分积蓄投入房地产。房地产行业在巅峰时期曾占到中国经济的三分之一,而该行业的失业人数令人震惊。
花旗银行亚洲交易策略主管穆罕默德‧阿帕巴伊(Mohammed Apabhai)在最新的一份报告中说,若北京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出口美国市场,最优选项就是接受美方提出的高关税,但他相信中方不会选择退缩,却会加进所有关税筹码来进行报复。随后的事态发展再次验证了他预测准确。
阿帕巴伊因准确预测川普的对等关税税率,并定量分析会对中国等国追加多少额外关税,而在业内名声大振。
有一位中国网民说,他不懂经济,但懂逻辑。“中国14亿人口的总消费还不如美国3亿人口总消费的十分之一,而中国产量和产能天下第一,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活是干了,钱却没有到老百姓手里。”该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大纪元2025年04月19日 记者林燕报导】
责任编辑: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