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窃国建政六十多年来,对媒体和舆论的控制非常严格。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中共的控制仅限于中国国内的媒体,对海外的造谣或造势基本上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发声。1989年的“六‧四”屠杀事件发生之后,大量的真相文章与照片在海外媒体曝光,着实令中共十分尴尬。
从江泽民“六‧四”事件后主政开始,中共开始利用其掌控的国家资源,在海外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中文媒体。特别是零三年“七‧一”大游行之后,江派核心人物、前中共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主管香港事务,更是花大力气整顿及渗透港媒,利用海外富商出面替中共购买媒体,实则中共在暗中操盘,这些媒体采用“小骂大帮忙”策略,貌似反共,暗中帮中共散布谣言。
|
中共借海外二、三线富豪买媒体
中共知道由自己出面办媒体,比如文汇、大公,名声太臭,无法迷惑港人,国内媒体更是没有办法替其讲话,所以中共一贯用海外富商的名义出面收购一些海外声誉好的媒体,这些媒体平时保持中立,甚至故意对中共小骂大帮忙,但在敏感时刻或关键议题上,比如法轮功问题上,就替中共发声和散布假新闻。甚至其媒体记者、媒体老板在国际上还帮中共担任统战或特务工作,收集情报。
香港一线富豪包括李嘉诚、邵逸夫,普遍拒绝被中共当棋子,收买媒体,因为他们还是希望捍卫香港的核心价值,比如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等。目前为中共出面购买媒体的主要是二、三线富豪,包括台湾和东南亚富豪,因为要讨好中共进入中国市场,纷纷选择和中共勾结。
95年起入主《明报》的马来西亚常青集团主席、做伐木起家的张晓卿,就被很多评论和网络文章分析可能属于这类。换句话说,张的资金表面上是他投资,不排除是中共的资金。
挺薄熙来媒体老板的真实身份曝光
尤其是1999年中共全面镇压法轮功之后,为在国际上彻底打压法轮功学员的活动空间,中共在对外宣传方面强度明显加大,巨额的维稳经费通过罗干、周永康掌控的政法委涌向海外,薄熙来出于政治野心也曾用巨资在国际上为自己造势。而在王立军、薄熙来事件爆发之后,中共镇压法轮功的血债帮耗巨资收买媒体的内幕被大量曝光。
国际传媒包括美国《华盛顿时报》披露,薄早就在耗巨资收买海外媒体,每年投资数千万给张晓卿掌控的新加坡《联合早报》,《联合早报》专设重庆频道,为薄“摇旗呐喊”;张掌控的另一媒体《亚洲周刊》则最早提出“重庆模式”,批汪洋、挺薄熙来、讥胡锦涛、倒习近平。
随三中全会尘埃落定,江泽民派系势力受到空前重创,习、李与江泽民集团激烈搏击进入白热化。目前习近平已基本控制大陆媒体,除了一直为江系控制、时常与习近平唱反调并搅局的《环球时报》,江派在国内已失去直接并能公开高调发声的平台,唯有利用王、薄事件前已收买的港台媒体,继续进行搅局。
换总编民怨大《明报》留两手
《大纪元》获悉,和中共江派关系密切的《明报》,在撤换总编一事上立场颇硬,甚至不理会《明报》员工或者外界的反对声音,是因为前任总编刘进图是地道的香港人,不了解中共高层复杂的意图,中共江派核心不满《明报》最近立场转向挺习近平,担忧香港失控,已经下令直接主导港媒,在迫害法轮功问题上捆绑现任当权者,撤换《明报》主要管理层,港人知情权再遭剥夺。
而被传下月赴港担任《明报》新总编的张晓卿心腹、前《南洋商报》总编钟天祥,被揭发是促成《联合早报》和薄熙来联姻的主要推手,力挺薄熙来唱红打黑,打造重庆模式。
分析称,目前《明报》总编辑一职暂由编务总监张健波担任,事实上中共留有两手,如果民怨太大,就会由张继续担任下去,如果《明报》事件被压下去,则偷偷换人。
港媒失中资输血难生存
对于《苹果日报》、《am730》这类香港富豪办报,中共利用抽中资广告来对他们施压。无论是《苹果日报》每年失去的2亿元广告费,还是《am730》的每年1千万,都释放出一个重要讯息:目前传统媒体没有中共资金的输血,都很难生存下去,这就是为什么一些香港媒体在关键问题上要看中共脸色,比如月初江派扶植的特务陈光标在纽约翻炒“天安门自焚伪案”试图构陷法轮功,因自焚真相在大陆户户广传,大陆民众早已不相信中共的无耻谎言,大陆各阶层这个时候都不愿意再替江泽民集团背黑锅或被捆绑,都不予报道;而港媒在受胁迫的大环境下,却刊登中共构陷法轮功自焚的谎言等新闻,失报业良心。
不少港媒因看中共脸色,不惜自我审查,放弃可能得罪中共的深度报道,报道内容和所使用的语言也日益接近中共的官方媒体,令主流读者失望,从中文大学今年1月的调查显示《明报》公信力排名下跌、《明报》被迫删去报头“公信第一”招牌,就可见一斑。随着报道品质下降,媒体相应流失大量读者,陷入媒体效果不好、商家抽起广告的恶性循环。
《大纪元》报道真相守护香港
在这种情况下,法轮功学员办的敢于独立报道中国真相的《大纪元》、《新唐人》等媒体迅速脱颖而出,大受欢迎。正是由于《大纪元》传递真实资讯,传播被中共竭力掩盖的真相,中共才深深惧怕,才想方设法诋毁、破坏。
目前香港各界如何守护香港的核心价值,捍卫香港的自由,是一个严峻的话题。这直接关系到香港的前途,也关系到每个香港人的未来,同时牵涉更广大民众的福祉。
大纪元记者李玲浦香港报道
责任编辑: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