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习俗历久不衰 传统粽盛载古人智慧

老板祁广楠,创办老三阳专卖上海货,其中粽子、大闸蟹都是其招牌货,在行内享有盛名。(余钢/大纪元)

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西晋的《风土记》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南朝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在《本草纲目》中也有“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之形,故曰粽”的记载。


位于铜锣湾白沙道4号的老三阳,每逢端午节,门口都挤满了来购买粽的顾客,当中不少是大陆游客。(余钢/大纪元)

位于铜锣湾的老三阳上海南货铺,卖“嘉湖”粽超过50年。虽然2011年因铺租太贵,从时代广场对面迁到白沙道4号,地点没有原址便利和人流旺,但不少老主顾不离不弃,一到粽子飘香季节,店门口挤满买粽客,当中不少是慕名而来的大陆游客。


位于香港铜锣湾的老三阳上海南货铺,卖“嘉湖”粽超过50年。(余钢/大纪元)

“嘉湖”两字取自嘉兴、湖州之意,而那里的粽子也是江浙一带最出名的。现年77岁的老三阳老板祁广楠,父亲是浙江绍兴人,从小包惯粽子的他,15岁随父亲来港后,1963年先在红磡芜湖街一个横门开了自家南货店,取名老三阳,专卖上海货,1967年暴动后迁至铜锣湾,一做就半个世纪。


香港传统品牌老三阳嘉湖粽。(余钢/大纪元)

不忘传统 保留祖宗智慧

他介绍目前该店共有23款粽,但最受欢迎的是正宗“嘉湖”鲜肉粽、金华火腿粽和桂花豆沙粽,形状类似长枕头,和广东三角形粽子外形上不同。虽然根据广东人口味,店内亦有咸蛋鲜肉粽和红豆豆沙粽,以及98元一只的鲍鱼瑶柱火腿粽等,不过,销路始终不及嘉湖鲜肉粽等。

祁老板认为,最正宗的上海粽最好吃。“老实说,始终传统的粽最好吃、最经济。那些26元一只最好,不需要贵但一定好吃。加咸蛋胆固醇已经变高。但广东人、年轻人喜欢。”他又说,创新是对的,但不能忘记传统,“要记得始终是中国人,正宗粽有老祖宗的智慧在里面,调味那些都有流传下来。所以才好吃。”


端午节粽(余钢/大纪元)

坚持质素不能偷工

包粽是辛苦工作,很多老店因为找不到伙计愿意包,以及成本增加,改卖雪藏粽,或者干脆从大陆进口粽子,不过祁老板坚持不能降低水准,老三阳的招牌不能倒。“成本贵了,就卖贵一点,千万不要卖便宜改用雪藏材料,马上会没有生意。客人的口味很重要,客人懂得分辨,最重要是不要偷工减料。”

他们坚持用上海、浙江的粽叶,又说湖北的粽叶最差,没有什么香味,虽然价钱低,亦不会选用;而猪肉用上好的梅头猪肉,“即是广东人吃叉烧的肉,是最贵的,用那种肉来包粽”,所以入口特别香浓。

老三阳两年一直没有加价,但今年每只粽贵了两元,祁老板解释,因成本涨的太多,实在挨不下去,“今年大雨少,小雨多,安徽省、湖北省、浙江省、江苏省等地粽叶都有些失收,产量不够多,所以粽叶贵得厉害。”不过粽子销情完全不受影响,反而比去年卖的多了,今年总共出货十万只。


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明星郭富城、已故影视大亨邵逸夫等都是该店的长期顾客。陈方安生29日亲自来店购买36个粽子,其中30只是嘉湖鲜肉粽,6只桂花红豆粽,为端午节过节准备。(潘在殊/大纪元)

陈方安生也买粽应节

入行50多年,祁老板至今仍亲力亲为,每日下午4点半左右都会到店铺帮忙,收钱忙个不停,看着店铺挤满了老主顾,感到欣慰,又说,这么多伙记好像一家人一样,每天见面才舒服。

不少上海人更视老三阳为宝。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明星郭富城、已故影视大亨邵逸夫等都是该店的长期顾客。据店内员工王先生介绍,陈方安生昨日11点左右,亲自来买了36个粽子,其中30只是嘉湖鲜肉粽,6只桂花红豆粽,为端午节过节准备。


来自深圳的谢先生和太太,花了700多元,买了26只嘉湖粽,回大陆做手信过节。(余钢/大纪元)

大陆客来港办货求安心

甚至不少说普通话的大陆游客,专门来买粽带回大陆做手信。来自深圳的谢先生和太太,一口气花了700多元买了26个粽,太太说已经是连续第三年来买粽,因为质量放心,不像大陆毒、假食品多,虽然价钱贵一倍,也不是问题。祁老板说,前两年买粽的大陆人更多,甚至有上海某医院一次就订了几千只。


华记永昌号,售卖自家制作的台湾炒米粽,大受欢迎。(余钢/大纪元)

华记永昌号的台湾炒米粽(余钢/大纪元)

另外,位于铜锣湾骆克道的另一间老字号──华记永昌号,也因端午节来临,生意大旺。店内有自家制作的炒米粽,其糯米会先以台湾头抽
炒香,再加入馅料如五花腩、冬菇、栗子、蛋黄,馅料丰富。一打开粽叶,香气四溢。

大纪元记者李真香港报道

责任编辑:何嘉林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