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外银在中国撞墙 市占率不及2%

《彭博商周》报导,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承诺开放市场的五年之后,花旗和汇丰银行等国际大银行仍然被拒于中国市场的门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IMF)统计,外国金融机构中国市场的市占率不到2%。

与此同时,中国的国营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等,自从接受政府6,500亿美元纾困之后,已从破产边缘转为获利丰硕的金融机构。香港金英证券 (Kim Eng Securities)研究主管李伊凡(音译)认为:“外国银行对于他们在中国的营运过度乐观,”“他们无法在中国赚钱,因为市场都被中国银行业所主宰。”

如同中国的竞争者,外国银行的存放比也被限制不得超过75%。为了吸收存款,他们申请更多分行,但中共当局的核准很缓慢:外银目前仅有387个分行,但中国五大国营银行共有66,600个分行。

此外,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外银的存款余额仅占中国83万亿人民币(13万亿美元)存款的1.6%,去年放款余额仅占全中国58万亿人民币的1.7%。相比之下,据IMF统计,外银在新兴市场的存款、放款和获利的市占率将近50%。外银在巴西的市占率是22%,在印度是5%,在美国是18%。

缺乏存款已限制外银的放款能力,导致他们错失了过去三年来人民币放款大增的商机。据惠誉国际追踪,中国银行体系的资产达114万亿人民币,规模超过其他30个新兴国家的总和,在全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共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说:“外银错失了在中国扩张的千载难逢好机会。”

由于错失中国的庞大商机,过去10年来,外银总获利约100亿美元,但建立分行的成本是270亿美元,收购地方信贷机构的代价是330亿美元。

在美国的银行业中,花旗是唯一在中国建立零售银行网络的银行,其他如摩根大通、富国银行和美国银行等都决定不做零售银行,只聚焦于国债和企业端。摩根大通中国执行长邵子力称:“零售银行是一个规模行业,没有经济规模你几乎不能做什么,”“我们认为在这个阶段(在中国)建立一个自己的零售银行网络既没效率也不实际。”

自1902年就开始进军中国的花旗银行,目前在中国仅有49个分行,该银行计划在2013年有100个分行。相比之下,花旗在2,300万人口的台湾有65个分行。该银行对于信用卡等新产品寄予厚望,但该业务中国才刚开始要核准。今年二月,花旗宣布它将成为在中国发行信用卡的第二家银行。花旗中国发言人汤玛斯(Stephen Thomas)说:“我们相信,在中国的信用卡部门未来几年将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汇丰银行早在1865年就进入香港和上海,目前在中国有117个分行,执行长欧智华(Stuart Gulliver)在二月份表示,他希望将中国的分行增加到800家。但若根据汇丰过去的发展轨迹,这个目标要70年后才能达成。

汇丰银行锁定资产至少50万人民币的中国富人,汇丰控股中国区行政总裁黄碧娟(Helen Wong)说:“当地的银行已经透过其全国无所不在的网络取得了自然的优势,你怎么跟他们这些条件竞争?”“你只可专注利基型领域,进入你可提供竞争优势的市场。”

大纪元记者张东光编译报导

责任编辑:毕儒宗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