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独自打拼 华人留学生的酸甜苦辣

80后的留学生,与他们的父辈当初出国留洋有诸多不同。早期的留学生,多胸怀理想抱负,但几乎身无分文,目标很明确,学成后希望留下来定居。而今,80后的留学生,大多不愁吃穿,毕业后,能留下就留下,实在留不下,回国也无妨。按照一个留学生的说法:出来看看,如果待不下去,大不了就回国。

这些80后留学生与前辈还有一个很大差异是,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出国后由父母资助,生活条件不错,无需打工,有的还有自己的车、甚至还有买房子的。在家时,可以什么都不做,但来到温哥华留学后,那就不得不独立生活,自己要去面对新环境中的种种问题,还免不了自己要做饭,当然也有不少学生天天下馆子。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80后留学生的生活,既快乐却也寂寞。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中,勤奋学习者,大有人在;混世赌博,也不乏其人。他们中,大都觉得,留学生活是他们的一个偏得,难得的人生经历。


图:SFU校园中的学生(摄影:景浩/大纪元)

留学初期要结识西人同学尽快克服语言障碍

MaggieZhang是来自湖南长沙的女孩,家中的独生女,高中毕业就直接来到温哥华读语言课,然后上了一个私立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明年就将毕业了。由于父亲的亲戚都在温哥华,所以Maggie有先天的优势,住在亲戚家,不担忧生活没有着落。

刚刚来到温哥华的时候,她的堂兄堂妹都劝告她,不要总是跟留学生在一起,否则四、五年下来,英语还说不地道。Maggie听从的他们的建议,结识了不同族裔的朋友,也因此学会了说四、五种语言。

目前正在SFU读书的Shirley也承认,留学生的社交圈子确实很窄,总是那些朋友。由于大家都是华人,在一起通常都讲中文,对学英语没有帮助。但由于语言障碍,总是感到很难融进西人社交圈。

Shirley唯一的西人朋友,就是寄宿留学时的西人家庭,那家人的母亲与她母亲年龄相仿,奶奶都80多岁了,他们还保持联系与聚会。

从台湾来的留学生Tony Yang告诉大纪元记者,他也观察到,大陆出来的留学生往往呆在华人小圈子里,不敢与西人接触,主要是害羞,而且很多都是独生子,而Tony刚到温哥华时,他选择的寄宿家庭都是西人,逼着自己学英语。


图:SFU校园中的学生(摄影:景浩/大纪元)

一个星期适应新环境

从大连过来留学的Justin,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刚刚来温哥华读大学时,只有一星期的不适应期,很快就顺利进入大学生活。提到留学生活,Justin总是说“还好吧”,给人感觉像个超人,仿佛生活中没有什么能够难得住他的。

高中毕业后,Justin就直接来温哥华攻读大学,在一所私立大学读房地产开发专业。他说刚来到温哥华的第一个星期,很想家,然后就适应了新的环境。唯一的困难就是,举目无亲、哪都不熟,但也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他很快结识了一班新朋友,大家可以互相照应,而且他的西人朋友也很多。

Justin笑说,从小父母对他要求很严,小学就自己独立乘坐公交车上学,后来又寄宿在一所中学,多年的闯荡江湖,自然许多事情都难不倒他。

从长沙来的Maggie Zhang笑着说留学生中流传一句话:“我们中间流传着一句话,找朋友要找出国留过学的,因为什么都能自己做,做饭都会。”

体会到寂寞和愁的滋味


留学生Shirley正在一个研讨会上,她本人也爱好体育等,兴趣广泛。(摄影:景浩/大纪元)

Shirley来自富庶的浙江,与弟弟先后出国留学。生性恬静温柔、性格细腻又爱好户外活动,从小就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出国读书已经四、五年,但她总是很想家。她选择出国,是因为不喜欢国内的大学生活,觉得很无聊,加上好朋友准备出国,也就跟着踏上了留学之路。

由于是与好朋友一起出国的,加上又与男朋友谈恋爱,开始的两年大家很热闹,出去旅游、聚餐……,从不知愁是什么滋味。但初出国的热劲过后,大家就各忙各的,转学校、谈恋爱、回国、结婚生子等,大家相聚就不再那么频繁了。

当好朋友回国结婚生子后,寂寞的滋味随之而来,Shirley说自己终于体会到了愁的滋味。在国内每次回到家,总能听到父母的做饭声,哪怕不说话也会有动静,至少还有灯光亮着,而留学生回家却是冷冷清清一人,尤其中秋、感恩节,她的朋友会与家人相聚,而她只好一人独处了。

Shirley说:“有时真想马上回去”,去年底到今年9月份,她回去探望父母,由于时间过长,回来后感到特别寂寞,备受煎熬。尽管寂寞难耐,但Shirley仍觉得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她当初留学,也是为了摆脱在国内读书的无聊。

年初回国去,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同学们都变得市侩、浮躁、功利,金钱味太浓,这是Shirely不喜欢的,她父亲也经常提醒她,做人要保持清醒踏实,不要浮躁,所以她认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是“正确的”。


图:SFU校园中的学生(摄影:景浩/大纪元)

入读大学不难拿到毕业证不易

尽管住在亲戚家里,生活上方便了很多,但Maggie Zhang还是体会到了留学生的不易。她说:“在学校,做什么都需要跟别人交流,做课程的项目、研究论文、实验室实习等,否则别人也不会选你当组长,由于交往多,我已经学会了四五种语言,日语、韩语、西班牙语都懂一些,粤语全会,英语更是没有问题。”

Maggie表示,留学生如果举目无亲确实很难,因为什么都需要自己做,开银行帐户、料理生活、学习等等,都是一道道的关卡。尤其学习习惯,留学生刚开始很不适应,需要两三年才能过来。她也看到一些留学生因为读不下去,回国了,当然也有读完书后回国的。

她认为,在国内读大学门槛高,毕业容易,而国外读大学进去不难,要毕业拿到一个学位就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国内读书是填鸭式,将老师教的课程背下来,就能高分,而国外大学全部靠自学,做项目、研究论文、做实验等,都需要自己动手,而且学的东西又实用,亲自动手后也能够记得住。”

正在SFU读经济专业的Shirley感同身受。她说,她自己的学习生涯并不顺利。四年前来到温哥华,先在列治文的昆特兰理工大学读英语,后来又换了一个学院,最后转校到SFU。SFU对学生的要求高,她开始并不适应,慢慢逼着自己好好学习,“实打实”地学,这样才能拿到学位。

勤奋学习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

很小就离开父母的独生子张晓宏,十几岁直接就来到了加拿大读中学,在一个基督徒的家庭寄宿一年。

张晓宏告诉大纪元,自己的运气好,因为选择的房东好,告诉他许多加拿大的情况与生活常识,加上他所在的中学,华人留学生少,他必须说英语。到高三的那一年,他的英语进步非常大。

房东的女儿也在同一所中学读书,她分享了许多选课的窍门,张晓宏说,这对他的留学生活很顺利也是巨大的帮助面。要知道,许多来留学的大陆学生,在中学读书时,因为功课选择不合适,不了解加国情况,走了许多冤枉路。

张晓宏来自大陆的普通家庭,读书很用功。高三毕业后,他就直接升入BCIT读书。大学的生活与高中就完全不一样了,他说没有想到如此紧张,由于BCIT的课程,一学期要选修8门,一周35小时的课程,加上功课,多得令人承受不住。

他所学的建筑专业,多数为非华裔族,只有三个华人学生,毕业时也只有他一人毕业了,另外两华人学生还没有完成全部学业。张晓宏的刻苦学习很快获得了回报,他毕业后不久就在本拿比找到了工作。

混世嫖赌的留学生

从大陆过来的读高三的留学生,除了英语需要补习外,其他课程一般都很优秀。当然也有例外的,张晓宏说自己的同学中,有些家境非常阔绰富有,银行的积蓄都够他一辈子的开销,他来国外留学,可能只是镀镀金而已,吃喝玩乐的,甚至有的不争气还嫖娼乱来。

在他的留学生朋友中,有的就一直读预科语言,没有及格不能毕业,却用假话来糊弄父母亲,告诉父母他已经在大学一年级了。远在国内的双亲还可能认为,孩子在国外很争气,为之骄傲呢。像列治文留学生汤远熙(在父母探亲时,将母亲杀害的一个留学生。)就曾经欺骗自己的父母,说自己取得了定居身分,说自己在加国混得不错。

还有一些纨绔子弟在加国的留学生活,很舒服自在,有的向其他留学生炫耀。张晓宏的一个留学生朋友说,他的月开销为几万元,可是他一个室友的开销更惊人,每个月达20多万,他父亲是市长,母亲是银行行长。

更不堪者,迷上了赌博。张晓宏的一个同学就是这样的,在赌场浑浑噩噩的,摆脱不了。该同学因为赌博欠债1万多元,当他父母寄给他两万多元时,他偿还债务后,马上将剩下的一万多元带到赌场。第一次下大赌,投进5千元全部输光,再拿5千元继续赌,一下子赢回了一万多元,令他赌性大发,发誓再赢就不玩了,再押大赌注,没有想到这次是血本无归。

大纪元记者邱晨温哥华报导

责任编辑:李然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