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德国食品安全警告网站Lebensmittelwarnung.de自去年10月21日首次启动以来,目前浏览量已超过300万次,平均每天有8200多人上网点击查看。该网站由各州和消费者保护及食品安全局(BVL)共同建立,到目前为止,在网站上公布的都是食品的警示信息,比如含玻璃碎片的香肠、被沙门氏菌污染的沙拉,还有哪个产品从什么时候起食用会危害健康或引起不良反应等。到目前为止该网站共提供了100多条食品警示信息。
日前,网站创办机构决定,把安全警告的内容从食品类扩大到有害的日常用品和美容产品,比如厨房用具、玩具、服装、化妆品和清洁用品等。
食品安全警告网站的警告来自生产厂家,再由各州的相关部门送上网。以食品类为例,该网站会公布市场上销售的或者已经进入消费者冰箱里的各种可以致病的食品。如果产品来自国外,例如客户通过网购得到的产品,在德国并没有生产厂家或经销商,安全警告则由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局提供。
虽然德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制法规很健全,但屡屡爆出的食品问题表明,从销售渠道、监管人员到监管标准都存在不足。同为监督食品安全、政府食品政策的消费者组织Foodwatch认为,Lebensmittelwarnung.de做得还远远不够,离真正的透明度相差很远。因为目前公布的毕竟只是食品检验结果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且网站的作用也很有限,即使知道某些肉类腐烂了或有卫生问题时,消费者还是无法即时获得信息。
大纪元记者周菲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贾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