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悬一线 《法兰克福评论报》申请破产保护

《法兰克福评论报》申请破产保护

上周二(11月13日),德国全国性主流大报《法兰克福评论报》(Frankfurter Rundschau)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该报两个主要的控股方科隆杜蒙出版集团(MDS)和德国印刷出版有限公司(DDVG)表示,感谢员工们的辛苦付出,虽然报社做了种种努力和尝试,但连年的巨额亏损,已经让投资方看不到希望,现在除了申请破产别无选择。

目前,该报已置于法兰克福地方法院指定的破产管理律师的监护之下,虽然仍旧照常经营、发行,但三个月之内如果找不到新的投资方、拿不出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评论报就真的会“寿终正寝”,从此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之中,报社487名工作人员也将随即面临失业的窘境。尽管很多人怀抱希望,就连法兰克福市长也出面呼吁,希望人们救救这个重要的“媒体声音”,但是业内人士依然一针见血地指出,该报起死回生的可能性已是微乎其微。

由盛而衰 深陷亏损泥沼

《法兰克福评论报》创刊于1945年8月1日,是二战后德国美占区的第一份报纸,长期以来排名高居全德国新闻报纸前10名。1946年至1973年,该报的发行人和主编一直由在纳粹时期受过迫害的社民党人士Karl Gerold担当。在他的领导下,《法兰克福评论报》发展成为一份左翼自由派报纸,形成了重批判、重调查的鲜明风格。特别是60年代,经由《法兰克福评论报》记者们的调查研究以及多人举报,使西德轰动一时的HS-30军火购买丑闻案得以水落石出,这大大提升了该报的声誉。

1973年Karl Gerold去世,非盈利性质的Karl-Gerold基金会成立,并接管《法兰克福评论报》长达30年之久。自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逐渐普及以来,资讯的传播方式和人们对资讯的要求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没有及时应对的评论报逐渐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2003年,黑森州政府曾出面为其财务作担保,以寻找新的投资方。2004年,德国社会民主党控股的德国印刷出版有限公司接管了《法兰克福评论报》90%的股份。2006年,科隆的老牌出版社杜蒙出版集团收购了该报50%的股份,德国印刷出版有限公司的控股减至40%。

为了挽救糟糕的财务状况,报社在近几年采取了一系列节约措施,包括大幅裁员(2006年尚有员工1700人,目前仅剩不到500人);缩减工资(不再给员工发放圣诞津贴和度假补贴等);报社办公楼搬迁以减少开支等。此外,报社还进行了许多革新尝试,2007年改成“便携式”小版本发行,并加大网络版、电子版的投入;2010年发行平板电脑版;2011与同属杜蒙出版集团的地区性报纸柏林报(Berliner Zeitung)合作,全国性新闻由柏林报编辑部提供,希望借此进一步加强《法兰克福评论报》的地区性编辑力量等。

然而这诸多的节约措施、上亿欧元的投入和频繁的重组管理层,不仅没有让报社摆脱经营困境,还使广告商和读者群进一步流失,以致其在亏损的泥沼里越陷越深,直至没顶。去年,该报亏损近2000万欧元,今年到目前为止已亏损1600万欧元。报纸的发行量从创建初期的40万下降到了目前的11.8万,订户数量也由1998年12.5万份,下降到2012的6.4万,几乎缩水一半。

报业未来何去何从?

电子网络时代,报纸该何去何从?这在业内已是被反复讨论过的热点话题,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讨论的焦点不再是如何拯救报纸,而是报纸何时死亡。也就是说业内人士已普遍认定,报纸的死亡是必然的,需要确认的只是时间问题。自从20世纪末网络普及以来,报业经营已是风雨飘摇,近几年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更新,再度加速了报纸的“崩盘”。而其中受影响最大的,首当其冲是美国报业。2008年,发行《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等大报的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论坛公司”在130亿美元的债务压力下申请破产保护。“纽约时报公司”也是连年亏损,不得不被迫出售总部大楼偿付债务。《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西雅图邮报》、《洛矶山新闻》等多家百年老报,也纷纷吹响熄灯号,或者退出了历史舞台,或者转战网络版。

与美国相比,欧洲报业受冲击的程度相对迟缓,然而该来的总是要来。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已经有多家主流报纸先后倒下。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报纸市场,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报纸共有1532种。330家发行报纸的报社当中,有130家具有一定的采编规模。根据德国研究机构IVW对2001到2011这十年间报纸订阅量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德国50家最大的地区性报纸,在这十年里的订阅量无一例外全都大滑坡,平均缩水程度达23%;在全国性报纸中,订阅量跌幅最惨的是《法兰克福评论报》,缩水44.6%,其次是《商报》,订阅量减少40.2%,就连《法兰克福汇报》的订阅量也下滑了23.1%。

报业的不景气可谓触目惊心,预言报纸的死亡日期,也并非完全的危言耸听。究其原因,则不仅是新生代和老一辈在媒体认知和阅读习惯上的不同,而是在网络和电子时代,人们对资讯本身的认知已有了彻底的改变。以前的传媒多以自己为中心,按照自己的方式、时间,以及自己指定的地点发行报纸。而网络媒体则是按照SOLOMO方式,也就是以社会化、用户为中心和移动化的方式进行传输。用户在哪里,信息就通过无线的方式传递到哪里,这种方式已经根本改变了传统报纸的“发行”。而且用户不仅只是被动的接受资讯,更能成为主动的信息源,他们的交流、评论、转发,或者对资讯进行后加工,这又把最初的资讯整合化、立体化,更增加了信息的张力和可读性,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然而,无论资讯的传播模式如何变化,人们对资讯本身的质量要求不会变,也就是说就算报纸有一天会消失,但新闻却不会消失,如何把真实、必要的新闻尽可能的传播给大众,这始终是一个媒体人应该把握的核心。

责任编辑:余平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