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中共间谍活动 德国科学界明星遭解雇(下)

据德媒披露,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位著名华裔教授,因涉嫌中共间谍活动,被德国航空航天中心解雇。这位女性教授拥有极高的学术地位,曾被视为德国科学界的明星,如今的间谍疑云可能断送她的职业生涯。

接上文

第三章:被入侵的服务器、窃听和可疑的网络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向工会提交书面声明的日期是2023年8月,长达20页,详细解释了针对Z.的间谍指控。被盗的笔记本电脑、军事研究记录以及大量其它证据都在其中。

Z.向劳工法庭表示,这些事件要么是“歪曲事实、捏造事实,要么是其危险性被大大夸大了”。因此,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德国航天中心“突然重新评估并提起”笔记本电脑事件。她在2011年申请时透露过自己在国防科技大学的经历,并补充说在简短的简历中不提及学士学位“并不罕见”。

总体而言,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指控Z.在工作期间故意试图进入高度敏感的区域并获取数据。她还未能妥善保护服务器,从而允许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敏感的卫星数据。

据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介绍,此事始于2017年:Z.申请并获得了所谓的TerraSAR-X卫星数据的访问许可,以表彰她获得的一项奖项。据DLR内部人士透露,当时这些数据尚未公开,并被列为高度敏感数据:该研究机构正在与军备部门空中客车防务与航天公司共同研发导弹。

除了一些民用应用外,德国航空航天中心还强调了数据在“国防和安全应用”方面的可能性:例如“有效的作战规划”、“改进的边境监视”以及“检测路线(变化)和移动物体”。 这些数据的传播可能“危及外交和安全政策利益,例如德国联邦国防军在海外部署地区的卫星图像”。

Z.列出了另外三名相关许可证的用户,包括她的丈夫和访问科学家W.,他们也都来自中国,并受雇于Z.。

随后,来自卫星的“极大量数据”被传输到Z.负责的服务器。显然,慕尼黑工业大学的这台服务器与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服务器之间存在“永久流媒体连接”。原则上,这是允许的。

然而,DLR的反间谍机构后来发现该服务器的安全性不够。它不受“TUM防火墙”的保护,可以从互联网上的任何地方被访问。TUM发言人告诉CORRECTIV,该服务器是安全的,只不过“使用的是其自己的防火墙”,因此可以从DLR进行访问。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和研究人员对此事的评估存在很大差异。DLR表示,“对高度敏感的卫星数据进行不负责任的处理,这些数据随时可能被用于军事目的等”。Z.质疑数据的安全策略相关性。最后,大量使用这些产品的许可申请正在获得批准,其中包括中国的研究人员和机构。

据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称,2022年5月,该服务器遭到黑客攻击,并进行了所谓的比特币挖矿。网络犯罪分子在他人服务器或计算机上非法生成加密货币。DLR的结论是,“未经授权的第三方”可以访问所有数据,包括上述敏感卫星数据。

Z.没有向德国航空航天中心通报此事,尽管她有义务这样做。 或许Z.只是粗心大意。然而,从雇主的角度来看,这进一步加深了对Z.从事间谍活动的怀疑。据Z.称,数据从未受到任何危险,袭击发生前的最后一次数据传输已经是一年前了。慕尼黑工业大学发言人表示,服务器在收到警告后立即被关闭,在攻击发生时,服务器上没有任何敏感信息,并未检测到任何非法数据泄露。

来访科学家W.是慕尼黑工业大学的IT负责人,因此管理服务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写道:“这是所有事情中最糟糕的。”W.于2023年被DLR解雇,因为他曾用手机偷偷录音,“可能是为了转发给未经授权的第三方”。

然而,W.被允许继续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工作。据Z.称,录音是由于“技术错误”造成的,W.在慕尼黑工业大学没有犯下任何错误,因此“没有理由对他采取措施”。

这并不是Z.第一次因可疑的人事决定而受到关注。Z.曾多次从中共军事附属机构聘用人员,有时还能绕过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安全检查。根据DLR向工会提交的书面声明:2022年初,尽管遭到DLR的拒绝,Z.仍多次试图继续用该机构的资金资助一名博士生。Z.表示,针对该博士生“从来没有任何具体或个人的安全担忧”。因此,这也是Z.引起普遍怀疑的事件之一。

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情报和出口管制安全审查中,至少还有另外两名研究人员被列为不值得信任并被拒绝。然而,Z.随后却在慕尼黑工业大学(TUM)雇佣了他们,这意味着这些人通过联合项目依然获得了进入DLR的机会。

这些研究人员获得中共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奖学金来到德国。CORRECTIV于2023年对该计划进行了报导:学生必须签署限制性合同,以保证他们忠于中共。纽伦堡大学是CORRECTIV报导发表后第一家暂停该计划的德国研究机构。

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在其网站上公开声明,CSC项目旨在“从德国研究领域获取知识”。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在对新人员进行安全检查时似乎考虑到了这一点。

然而,在慕尼黑工业大学(TUM),教授任命似乎由教授本人决定。Z.目前在TUM任职,聘用了至少22名来自中国的人员,其中至少有4人获得了CSC奖学金。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知识泄露的风险,但TUM在这方面似乎没有足够的警惕性。

TUM发言人表示,大学的每次任命前都会对申请人的“资质”进行检查。但是:“拥有CSC奖学金并不构成不能在德国大学就业的理由。”Z本人并未对TUM录用其他被DLR拒绝的申请人一事发表评论,也没有对她所在教席上的CSC学生发表评论。

正是这些事件引起了研究机构对Z.的怀疑,当然,还有其它的怪事。例如她对量子计算机领域的兴趣,而这原本并不是她的研究领域。2021年,Z.申请加入“量子工业计算”协会,并在该协会注册为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主要联系人”,这违反了DLR的适用准则。据称,她还“强烈”尝试参加德国宇航局量子领域的管理层会议。“她实际上应该远离该领域”一位与她共事的人说道。

Z.在法庭上承认,她没有遵守DLR的指导方针和加入协会的内部签名规定。然而,她的直属上司“指示”她签字并充当“幌子”。Z.否认了有关她想参加几次有关该主题的管理层会议的指控,称这只是一个“模糊的建议”。

第四章 她与中共军方的接触

根据CORRECTIV的信息,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向慕尼黑劳工法庭提出了针对Z.的一些指控,以证明解雇是合理的。但调查涉嫌间谍案件并不是劳工法庭的职责。通常,德国联邦总检察长负责此事,他应亲自启动调查或将案件转交给负责的检察官办公室。

目前尚未展开对Z.的刑事侦查,但德国安全部门正在调查此事。德国当局显然认为该案件很可疑,但从法律层面上证明Z.为间谍并非易事,也可能存在合法的知识转移。特别是如果中共情报机构参与其中,事情就更难办,中共政府机构与知识和公民社会之间的界限很模糊。

专家表示,所谓的“合理否认”已牢牢融入中共的技术转让努力中。在这种不透明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了解合法的知识转移何时结束,何时变为非法,以及科学间谍活动何时开始。

联邦宪法保卫局在其网站上写道:“中共政府故意利用法律灰色地带、缺乏风险意识以及德国宪法保障的学术自由。”那些可以用于民用,也可以用于军事的“双重用途”技术知识,转移时往往会成为问题。

Z.在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工作就属于这一类。例如,2020年的一项研究中,Z.与中共军方的一名研究人员一起分析了她的社交媒体项目的数据。TUM表示,这种合作关系如今已不复存在:“自2024年以来,TUM一直遵循不与中共军方关系密切的大学开展任何研究项目或建立合作关系的指导方针。”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Z.与来自所谓“国防七子”的七所中国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了至少15个项目。据澳大利亚智库ASPI称,这些项目与军事和军火工业有着深厚的联系。美国当局将其中一些机构列入所谓的“实体名单”,其中列出了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公司和组织。德国在这方面似乎缺乏警觉。

Z.还与武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专家称这是中共研究机构民用和军用融合的典范。它隶属于中共国防科技局,运营多个军事实验室,并在中共臭名昭著的卫星计划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据专家介绍,该系统将用于监测中国海域的船舶动向等。

Z.与武汉大学的科学家合作研究卫星的深度学习算法和雷达系统,至少持续到2023年。例如,这项工作涉及如何在云层覆盖的情况下创建地球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这是军事侦察必不可少的技术,它被用于正在武汉共同研发的高分卫星。

慕尼黑工业大学发言人表示,Z.的工作属于“基础研究”。CORRECTIV称多年来多次遇到这样的论点,其有助于用来模糊有关研究的军事用途的讨论。此外,根据TUM的说法,这些都是公共工程。

然而,由于中共政权的军民融合战略,不能排除Z.在慕尼黑获得的知识直接或间接地流入了可能的监视卫星的研发。

此外,据亚历克斯・乔斯克(Alex Joske)等专家称,已发表的研究论文只是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Z.能够深入了解大学基础设施和研究结构的关系。

乔斯克是研究向中共军方进行技术转让和潜在知识泄露的全球顶尖专家。截至2020年,他已就该主题发表了多部著作。此后,他一直为政府和科研机构提供咨询。2022年,他的著作《间谍与谎言:中(共)国最伟大的秘密行动如何愚弄世界》出版。

“许多中国大学,包括所有中国军事大学,并不按照与西方大学相同的标准和开放原则运作。它们的存在是为了增强中(共)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约斯克在2022年接受CORRECTIV采访时表示,“而与中(共)国军方合作的大学,无论是否愿意,都参与了这场游戏。”

在接受CORRECTIV采访时,乔斯克称Z.当前的研究“令人担忧”。尤其令人震惊的是,Z.掩盖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并在慕尼黑教席上安插了一个由军事相关机构的中国学生组成的网络。

CORRECTIV向Z.询问了她与中共军方及军事相关机构进行研究合作的动机以及她的人脉网络,但没有得到答复。

关于如何处理中德科研合作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德国政府于2023年发布的对华战略因此受到批评。据称,该政策过于模糊、过于不一致或没有充分面向安全政策的现实。与此同时,人们担心过度的限制可能会危及研究自由或减缓重要的科学进步。

多年来,专家们一直呼吁德国联邦政府采取行动。例如,他们建议建立中央登记册,一方面列出中国的高风险机构,另一方面列出不应合作的高风险研究领域。然而,到目前为止,德国联邦政府的努力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尾声:动机和结局仍然是谜

2024年初,三名德国人因涉嫌为中共从事间谍活动而被捕。他们获取技术知识的首选方式是: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合作,据说他们是通过空壳公司运作的。

而针对Z.的情况,目前只知道她与中共国防机构有联系,尚不清楚她是否曾与中共情报部门有过联系,或者她是否受到其它指示或压力而采取行动。她本人则称,自己在军校只读过文职课程,并不是共产党员。

据CORRECTIV消息,慕尼黑工业大学和巴伐利亚州总理府均已从德国航空航天中心获悉针对Z.的严重间谍指控,但显然并未采取任何行动。德国科技部发言人指出,大学有责任“检查其雇用的人员是否涉及安全相关问题,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这是一个微妙的局面:一方面是严重的间谍指控,另一方面是可用于军事目的的研究。另外,Z.除了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工作外,还在中国从事经济活动。

例如,Z.参与中共国有企业网络,她的丈夫也参与其中。这是关于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这实际上不是她的专业领域。不过,有迹象表明,Z.的深度学习算法也可以用于分析超声波图像。据称,对Z.研究成果的二次利用(包括通过专利)显然为中共带来了数百万美元的收入。

还有一点引人注目,Z.在德国的工作显然并非仅仅为了钱。2019年,她与一家中国私营公司协商过职位和薪水,该公司向她提供的薪酬相当于每年约39万欧元,这笔钱是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支付给她薪水的三倍多。尽管如此,Z.仍继续留在DLR工作。

综合以上种种,围绕Z.的间谍疑云已然挥之不去,但能否真正把疑云变成法律认可的证据,对她展开刑事调查或定罪,却又是另一层面的问题了。

【大纪元2025年5月15日记者王亦笑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周仁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