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造假插队抢器官 慕尼黑外科主任下课

不是所有的医院都有资格做器官移植手术。赫赫有名的慕尼黑工业大学的附属医院,为了保持自己的专业资格每年至少要进行20例手术。2007年,当外科主任上任时,该医院处于“不达标状态”。于是他就不择手段地开始了“大跃进”。

外科主任器官移植造假遭指证

首先他授意造假验血结果、假报重病情,“插队”抢器官。目前在查的有三起验血作假案。

其中两起发生在2010年,现在有五人可以证实这个细节。当时医院实验室打电话给肝病科说有两个病人两项指标极高,需要马上手术,肝病科的医生感到奇怪,因为他们那一天根本就没有采血送检。他们发现主治医生把某两个血样的标签拿掉了。他们提醒他检验结果有误,但是这些数据在内部计算机里被删除,同时却被送到了欧洲移植器官中介站。因为血液指标如此之高,医院很快就被分配了一个肝脏并用于移植。

类似的另一起发生在2009年。为了让病人的血液指标“达标”,有关人员居然把尿液混进血液样品里,造成化验结果肌氨酸酐和钾的含量超高,这样就有了不得不马上手术的借口。当时有人质疑,但是院方矢口否认其中有诈。

手术量翻番 病人无辜死亡

由于外科主任的“努力”,手术量很快增加,每年手术记录几乎翻番。但一些本来不需要或者不应该手术的人却接受了肝脏移植。2012年,另一位心脏病患者,其肝功能指标本来没有问题,却也被莫名其妙地换了肝。病人在手术后死亡。他的妻子对外科主任失职致死的行为提起控告,法院已经受理。

还有个女病人患丙型肝炎,但是其肝功能并没有太恶化,根本不需要换肝。但是医院却给她移植了一个80岁老人捐献的肝脏。4周后,这个肝脏失灵。医院又为她换了两次肝脏,最后一次手术时,所有有关的大夫都表示反对,认为无效,但是外科主任不予理睬,坚持进行了手术。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超过30例器官移植涉嫌违规

在该主任主持工作的几年中,医院共有近30多例器官移植涉嫌违规。接受移植的患者中,有患癌症并已经转移者,还有11个酗酒者。手术时他们不符合戒酒六个月以上的要求。另外在手术等待名单所列的79人中,有约30人的病情说明和化验指标很可疑。

外科主任下课 等待司法调查

考虑到有很多真正的重病人长期等待移植器官却得不到,常有人在等待中死亡,有医生气愤地说:“给一个病人换三次肝,最后却害死了她,同时还可能害死了另外两个亟需换肝而不得治的病人”,也就是说,某些医生的沽名钓誉之举一下子可能就害了几条人命。因此这个外科主任被下课后,还会受到司法调查。

器官移植是一项技术复杂、费用高昂、风险极大的手术,关于哪些病人在什么条件应当接受器官移植,医学界和有关管理机构制定了明确的专业规定,原则上说,要兼顾必要性和可能性。例如,首先要验血,病人的血液指标必须异常到某种程度,才被认为有必要换器官。同时还要审核病人是否有条件接受手术,其身体状况是否能经得起“置换零件”带来的风险。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人体器官的来源极为有限,应该用于最需要的患者。滥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等于剥夺了其他患者救命的机会。

大纪元记者吉男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赵敏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