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机械重新转动 传统磨坊会说故事

五旬节是德国的传统磨坊开放日

五旬节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重要节日之一,这个在基督教被视为教会诞生日的传统节日,在德国也是全国性的民间“(传统)磨坊日”,在这一天全国超过一千座传统磨坊同时开放民众免费参观。

进到传统磨坊里参观,人们会发现齿轮、涡轮、辘轳、传动带等机械原件,和现今汽车或各类机器的运转原理没什么两样,差别只是几百年前的的木造齿轮没有现在的那么精密,如此而已。从这个角度看,传统磨坊本身就是尺寸较大的一个动力传输系统,置身其中,即使你自认对工程原理很不在行,也很容易了解动力如何从风车或水车的旋转,通过齿轮、传动轴等各类机械零件的相互运动改变方向,顺当的执行每一个加工动作,让一粒粒的小麦最后变成一袋袋的面粉。

磨坊的历史与应用

在水力或风力磨坊发明之前,人类是借助动物提供的动力来研磨谷物,帮助人们把各种谷类磨成粉末,作为各类食品的原料。西方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水力磨坊存在的记载,在罗马帝国时期发明并传播到欧洲各地,在东方的中国,上古时期的伏羲氏发明了水磨,到了汉朝,水力磨坊已经被广为使用。除了研磨谷物之外,磨坊内部通过机械动力传导部件的变化,还能具备其它功能,磨坊几乎就是过去工厂的代名词。根据历史研究,传统磨坊能提供超过160种不同功能。除了制造食物原料之外,古时候人类盖房子时的锯木磨坊、制造各类金属工具的冶金磨坊都是最普遍的应用。榨油、各类研磨加工、造纸、汲水、钻孔、纺织等活动也都是在专门的磨坊里进行。

1875年时,德国还有7万座谷类磨坊,二次大战后的1957年,当时的西德政府为提高农业生产力,颁布“磨坊闲置法”,以国家补助鼓励磨坊主转型,在此政策推动下,许多磨坊从此被弃用闲置,许多被拆除。1966年西德境内只剩下6400座。东德地区的磨坊则相对保留的较好。由于蕴含丰富的文化历史意义,传统磨坊对于现代人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如今在德国,许多磨坊主、各地磨坊协会和历史、技术爱好者都纷纷努力,让各地闲置多年的磨坊得以整修,使其重新运转,有的则加以现代化,改以电力或燃油驱动,成功的转型为生产量少、质精、种类多的有机谷类磨坊,不仅像过往一样发挥其经济价值,同时也向人们述说着其见证的历史。

无忧宫旁的风车磨坊

提起德国的磨坊,最有名的应该是德国作家黑贝尔(Johann Peter Hebel)的 “腓特烈大帝与磨坊主”的故事。由于和当今中国拆迁问题有所关联,甚至许多中国网民都知道。故事中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二世,在波茨坦修建了一座无忧宫之后,嫌附近的一座磨坊太吵,欲出资买下后拆掉,此举引发磨坊主不满,决心力保祖传磨坊,并不惜告到法院。最后,国王让步,下令不再为难这位邻居。这个故事虽然具备传奇色彩,但这座紧邻无忧宫西面,至今依然屹立的风车,确实给这座著名宫殿赋予了几许浪漫色彩。

大纪元记者黄行义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贾南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