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学生成绩:分数不能挂帅!

德国的中小学普遍实行的是1- 6的记分制。1分最高,相当于优秀,4分相当于及格,5 – 6就是不及格。于是学生和家长都很在意分数的高低。那么,分数真的这么重要吗?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见解。有意思的是,教育专家居然认为现行的评分制度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巴伐利亚州教师协会主席Klaus Wenzel 在接受南德日报采访明确表示了这样的态度。

Klaus Wenzel 说,现有的评分标准不总是公平的,因此需要改革,要建立一种新的评分制度。

他认为现在学生成绩单上的分数没有什么信息含量,不能反映学生的水平。其理由是这些成绩的评定缺乏可靠性。例如同样的分数,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地区来说“含金量”是不同的。在甲地甲校甲班的2分,在乙地乙校乙班可能是1分,而在丙地丙校丙班可能就是3分。一个成绩中等的学生其得分高低,常常取决于他所在班级的平均水平。在水平较低的班里,他得到的成绩肯定要高于在高水平的班。就是说,评分是相对于班级水平进行的,并非针对每个学生个别的进展。

因此Klaus Wenzel呼吁,要改革现有的把张三和李四比、再把李四跟王五比的评分办法。需要考评的是一个学生他自己的进步程度,比如张三2011年9月时的水平如何,而到了2012年2月他取得了多大的进步。

从他34年的教学经验中,Klaus Wenzel体会到尽管教师们都努力做到公平计分,但是作为有血有肉的个人,谁也无法摆脱主观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德国初等教育的多轨并行制度,学校不得不人为地划定界限,例如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如果成绩为1.33就可以上高水平的文理中学,2.66可以上中等水平的实科中学,否则就只能上普通中学。就是说无论如何,最后学生都要被分成三等,有个胜出的,同时就要有一个“出局”的。

作为教育专家,Klaus Wenzel所构想的成绩单应该是没有分数的,取而代之的是有针对性的具体的评价。例如在德语这门课上,某学生得到的评价是:“在正确书写方面你取得了巨大进步,写作文时你的表述方法也属别致。但是在语法方面我们必须加强练习。”

对此,一位孩子正在上文理高中的中国家长认为,中国人通常很难一下转变对分数的重视,衡量孩子学习好不好,最直接的就是看分数。只是在德国,学生的分数都属于个人隐私,家长从老师口中只能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分数和在班里的位置,其他学生的情况,老师不会透露给外人。在学习方面德国家长更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孩子的爱好,一些看似前景不太开阔的学科如考古、拉丁语,只要孩子喜欢,家长一般不会干涉。一般德国家长和学生也不认为读大学是未来谋职的唯一出路,因此选择较多。

 

大纪元记者吉男德国报道

责任编辑:赵敏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