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住房荒 慕尼黑绞尽脑汁

停车场上建高脚楼

在寻找宅基地的过程中,社民党正在考察,是否能在已有的、地面平整的停车场上建住宅楼。这并非说要建在街边或一排商店前面,而是特别考虑廉价超市前宽阔的柏油路面停车场。这些超市一般坐落在混合城区。从法律的角度来讲,跟工业用地相比,在那里建造住宅应该更容易。

在那些停车场上,可以打破传统建造高脚楼。社民党的市议会党团主席Alexander Reissl介绍这个点子时说道,并不一定要建成一流的住宅,但要是高质量的产权住宅,应该是在规划阶段就能销售一空的,这样的地方可以找到很多。

迷你慕尼黑

对于那些刚刚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年轻人,尚处于试用期,且领着微薄的薪水,要在慕尼黑找到一处能负担得起的住宅那是难上加难。为了给那些年轻人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社民党正在推动建造一种微型公寓。这种微型公寓约25平米大,厨卫全配,还有桌椅,不过不装木地板,也不配那些没什么用处的装饰。

这个点子看起来很有前景,所以获得了联邦政府的资助。就像大学生宿舍的房间一样,这种微型公寓只做固定期限的出租。当第一次涨工资,或者跟伴侣搬到一起住的时候,就说明这套房子里的居民已经能负担得起更大的住宅,他/她就得去另找房子了。

降低建筑标准

住宅的标准越高,建筑成本就越高,相应地以后的房租也就越高。因此,社民党和基社盟都想降低对新建房屋的要求。比如针对气候保护,要求加装更多的隔热层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但对于已经很好的气候保护水平只能带来些微的贡献。基社盟的市议会党团主席Hans Podiuk也设想,工业区可以更多地向住宅用途开放。社民党还在考察,是否所有公共资金资助的住宅都应该建残疾人通道。

垂直方向打主意

空地不够还要多住人,那就只有两种可能性:大家往近了凑,或者往高建。让现有的住宅区建得更密,涉及到的周边居民肯定都不干,强烈抗议是意料中的,政治风险很高。那就只能向上思考了。现在慕尼黑高层住宅楼还比较少见。基社盟也设想,在地铁站或者轻轨交汇站上加盖一层。

规划更给力

旷日持久的规划不但昂贵,太多的条条框框也限制了紧急而必需的住宅新建项目。社民党的市议会党团主席Reissl说,很多法律条文来自联邦和州,也有很多是市政府“作茧自缚”。对于出自市政府之手的,他希望做一些简化。

Reissl认为应该来一次彻底的再思考,看看到底哪些规定是必不可少的。Reissl认为,德国有一种规划文化,且几十年来持续增长。政治家们也理想化地希望,把任何事情都规定得清清楚楚。今天,得再反思一下,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的规定。

迁往郊区

如果这股迁来之风还继续保持这么强劲的话,住宅荒在市区之内是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的。基社盟的市议会党团主席Podiuk认为,未来10年在慕尼黑新建4.5万套住宅是比较现实的,但那也就到头了。对于新建房子,必须考虑管理和城市边界的限制,但是对于人们的生活规划,这两个因素都不是问题。因此,郊区空地的需求压力也在持续上升。另外,单单在慕尼黑大都市区的原军营区也可以建大约4.5万套住宅。

大纪元记者张子谦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王亦笑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