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宇航局:20年内很可能发现外星生命

据《每日邮报》报导,周一在华盛顿的一场公开讲座中,宇航局提出将使用一些当前和未来的先进望远镜进行探索宇宙生命的计划。前宇航员、NASA行政主管伯尔登(CharlesBolden)在讨论会上发言说,今天在座的多数同僚认为,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只有人类一种智慧生命形态存在,是不大可能的。虽然他过去担任宇航员期间,从未遇到任何外星生命形态,但他一直在寻找,即使过程很艰难。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行星科学家西格尔(SaraSeager)表示,在科技水平上,非常接近能找到另一颗地球和其它星球生命迹象。

在问答时间,有人使用社交媒体问道:“如果科学家们发现另外星球上的生命,美国政府会让民众知道吗?”

美国宇航局首席科学家斯托芬(EllenStofan)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会!这将是令人兴奋的事,我们将尽快告知公众,希望所有人分享这个重大发现带来的激动之情。”

使用更先进技术在太阳系外探索外星生命

在太阳系的火星和一些卫星上寻找外星生命是过去几十年的重点。其中一个例子是,天文学家汉德(KevinHand)最近提出的外星生命可能存在于木星的卫星“木卫二”上(Europa)。

但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在讨论会上谈到,将在太阳系以外其他恒星的行星上寻找生命迹象。

天文学家认为,我们银河系每一颗恒星至少有一颗行星。美国宇航局第一次开始利用地面观测,研究围绕其它恒星的行星系统。科学家会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斯皮策太空望远镜(Spitzer Space Telescope)和开普勒太空望远镜(Kepler Space Telescope)等进行观测。这些望远镜可以通过观察行星和恒星之间距离,判断行星上是否可能存在保证生命生存的液态水。

美国宇航局希望能够在2017年推出凌日系外行星勘测人造卫星(TESS),2018年推出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在未来十年初,有可能推出宽视场红外巡天望远(Wide Fiel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等天体物理望远镜。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是未来探索太阳系外星球的主要技术工具。(NASA)

美国宇航局宇航员格伦斯菲尔德(John Grunsfeld)表示,我们使用的探索系外行星技术是真正的技术。“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和未来先进技术都存在了,这些都不是梦想,是美国宇航局正在做的。”

宇航局称,因为产生的信号微弱,发现更小的地球“孪生”行星是困难的。探测外星生命的可能仍需要几年以上时间,但探索正在进行中。

巴尔的摩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主管、韦伯望远镜科学家Matt Mountain表示,“让我们去想象,当发现潜在生命迹象,我们不再是宇宙中唯一生命的那个时刻吧。”

美科学家:有3种方法可发现外星人

目前,根据科学家们所掌握的宇宙观测数据,仅银河系中就拥有大量潜在生命的宜居行星,暗示地外生命极有可能存在,对此搜寻地外文明研究所的科学家也在通过不同方法和渠道,寻找可能存在地外智慧生命。美国资深的天文学家塞思.肖斯塔克(Seth Shostak)在5月21日的会议上提到,现在的科学技术可以通过3种不同方法寻找外星智慧生物。

第一种方法是寻找外星微生物或者死亡后的遗骸。这项调查任务主要集中在火星探索方面,目前美国宇航局已经在火星上部署了好奇号、机遇号火星车,这是目前两台仍然在持续进行观测任务的地面漫游者平台。

第二种方法是探测系外行星的大气成分,比如氧气或者甲烷,同时也可以通过探测生物过程产生的气体来发现地外生命。

第三种方法不只是为了寻找地外生命,而是寻找智慧生物,这就需要动用先进的射电望远镜,对各种宇宙信号在更广的频谱上进行分析,搜寻地外文明研究所的科学家希望能找到外星文明有意或者无意间向宇宙广播的信号。

梵蒂冈热搜外星人

早在2005年,梵蒂冈就邀请顶尖研究人员召开学术会议探讨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2008年,美国格雷厄姆山国际天文台(Mount Graham International Observatory)主任富内斯神父(Father Jose Gabriel Funes)在《罗马观察报》(L’Osservatore Romano)发文表示,相信宇宙中有比人类更聪明的生物存在,与天主教的信仰并不矛盾。而该天文台的“神职天文学家”与教皇保持着密切联系。

今年3月16~21日,梵蒂冈天文台和亚利桑那大学斯图尔德天文台联合主持的这个研讨会的名字是“寻求太阳系外的生命:系外行星、生物特征和仪器”,重点讨论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未来20年内找到外星人。

2014年1月7日,加拿大前国防部长保罗•赫勒(Paul Hellyer)接受俄罗斯《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英语新闻节目《SophieCo》访问时,语出惊人,他说:“外星人确实存在,就在我们中间。”

责任编辑:李晓清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