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高山、湖泊和追随王室的梦(上)

新天鹅堡,一座矗立在阿尔卑斯山脉千仞云顶的童话城堡。路德维希二世以君王之尊、竟平生之力,造就了一段华丽至极的梦幻传奇。悠游森林高山,一探玄妙如谜的王室之旅。

缘起

新天鹅堡的印象停留在15岁时玩拼图的记忆里。那时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地从成百上千的小拼块里找寻那唯一对应的图案,从一方绿意慢慢拼凑成一片树林,再从一片树林扩展成一脉青山,小小蓝色零片打造了宽阔的天空,一幢幢小屋依偎成美丽的庄园。从微观到宏观,那是一次难忘的拼图经验。

那片山林、那座城堡、那潭清波,在少时拼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已在脑海里定锚扎根,成为我所熟悉的山水印象。随着年纪增长,资讯的获知,我终于知道原来它叫“新天鹅堡”(Neuschwanstein Castle),位在德国南部。

回想寻找连接那一小块拼图的过程,和路德维希二世打造心目中的桃花源,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今当脑海里的熟悉影像如立体书般打开,弹跳在我的眼前时,可想而知我的心情是多么兴奋,我知道我即将进入19世纪里的迪士尼乐园。

第一幕 慕尼黑

慕尼黑(Munich),是新天鹅堡主人生命旅程的起点也是终点站。一般电影叙事手法常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但我看《路德维希二世》(Ludwig II)这部纪录钜作却是倒叙法。

慕尼黑旧城区是由历史性的建筑群聚而成的热闹商圈,圣弥额尔教堂(St Michael’s Church, Munich)就隐身在这片川流不息的人潮间,是游客必访的景点之一。其主要特色在于它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大的文艺复兴式的教堂,在建筑风格上,对于德国南部早期的巴洛克建筑起到巨大影响。

圣弥额尔教堂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大的文艺复兴式的教堂。德意志的王公世家——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家族成员大都葬于此,包括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

来到圣弥额尔教堂,入内参观其建筑、壁画及雕塑,在面对圣坛的右侧,一张印着路德维希二世年轻时的肖像海报,放置在通往地下窟的入口处,昭示此处便是路德维希二世的安息之地。我没料到初会新天鹅堡主人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年轻高大挺拔的身形应该在新天鹅堡内等着我去认识,然而未造访之前,就跟我开了一个玩笑。我似乎接受不了这一事实,心里莫名的泛出一阵酸楚。

位在慕尼黑郊区的宁芬堡宫是一座夏宫,为巴洛克式建筑风格。(林丽娟/新纪元提供)

然而,他的故事并未在此划下句点。隔天,我恰巧来到他出生的地方——宁芬堡宫(Nymphenburg Palace)。1845年8月25日这天,路德维希诞生在宫内一间墨绿色调的房间里。这是玛利亚太后的寝室。房间的椅子、床罩及陶瓷茶具等陈设均采墨绿色系搭配。在门旁的牌子上,还特别标示着“路德维希二世的出生地”(birthplace of king Ludwig II)。

挨着宫殿的右翼是宁芬堡宫廷马厩博物馆(Marstallmuseum),展示着雕刻精美、金碧辉煌的王室马车,其做工之精细,让人叹为观止;其数量之多,细细品味一天也不够。其中如马鞍、皮带等在展示橱窗呈列着,若是路德维希生前用过的,则会有一张带有国王年轻潇洒形象的小卡片在旁提醒着游客。他的形象似乎成为一个活招牌,一再提醒着游客,让我觉得他的气息还遗留在慕尼黑城。

阿美琳堡狩猎小宫里的镜厅。(林丽娟/新纪元提供)

虽然路德维希在此出生,但作为王室夏宫,宁芬堡宫毕竟不是培养王储创造力的沃土。放眼宫廷外偌大的花园,但见两座小宫殿。其中一座是拥有华丽镜厅洛可可风格的阿美琳堡狩猎小宫(Amalienburg);另一座隐士庐(Magdalenenklause),则是用红砖块砌成的礼拜堂,像是隐身在茂密树林里的修道人。

纪念圣玛格德琳的小礼拜堂,四周的墙面和天花板贴满了贝壳和珊瑚岩。(林丽娟/新纪元)

隐士庐大厅,是用贝壳、珊瑚、鹅卵石装饰而成的“人工洞穴”,其内部同样采用新天鹅堡内的钟乳石洞设计(Grotto and Conservatory)。这种建筑风格在18世纪的欧洲颇为流行,但对于生平第一次见到这种设计的我来说,着实新奇。

对我来说,慕尼黑是前往新天鹅堡的跳板,从中我意外发现了许多路德维希的小故事,就像沿途拾起一块块零碎的图片,逐一拼揍成一幅完整的画作。循着路德维希的生前足迹,位在南方的新天鹅堡似乎在向我热烈招手,呼唤着我往南行。

第二幕 森林高山

众神之王沃坦唱道:“在那山峰之上,是众神出没的地方……”——瓦格纳的歌剧《莱茵的黄金》

从慕尼黑市中心一路驱车南下,上巴伐利亚的田园风光在眼前缓缓展开。此时正值四月春暖花开,目光所及尽是春意盎然,湛蓝清澈的蓝天挂着耀眼的太阳,道路两旁稀疏的农舍点缀着翠绿青葱的草地,在更远处则是淡青色的群山连绵,不化的白雪点缀山顶,山泉淙淙,倘佯其中,实是享受。

青葱翠绿的高山森林似乎已成为巴伐利亚的主基调和形象。然而,早期这个地域曾经被认为无法征服及不适合人居住,直到被罗马人占领,开始往南开辟山间道路,到中古世纪,这些森林道路成为探险的林间小径,与世隔绝的参天古木、巍峨高山才开始吐露他们的踪迹。拜拓荒者所赐,这些壮伟景色逐渐转为行脚讴歌,犹如饱读诗书的行吟诗人,赞颂着大自然的丰富内涵。

德国的地标——最高峰祖格峰(Zugspitze)及碧绿的国王湖(Königssee),在巴伐利亚人心中占有独特的位置。他们常是画家笔下的主角、诗人冥想的秘境,更是路德维希二世寻求慰藉的乌托邦,这片土地启发了人们许多灵感,荟集人、事、物交织成美丽神话,巴伐利亚的神话原本源自于阿尔卑斯山的山麓小丘。

路德维希二世的父亲——马克西米利安二世(Maximillian II. Joseph),喜爱阿尔高(Allgäu)地区天然毫无人工凿刻的美丽,阿尔卑斯山又恰好在这儿形成一道划分德国和奥地利的天然城墙。当时荒废以久的中古世纪城堡就在阿尔普湖(Alpsee Lake)附近,极佳的地理位置正是马克西米利安二世梦想中城堡的完美地点,因此就在废弃的城堡上,重建一个哥德式的高天鹅堡。每年夏季来此度假的未来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享受在此打猎的乐趣,俯瞰巴伐利亚莱西河河谷这一片绝妙好景,无形中熏陶着国王浪漫的性格。

从新天鹅堡眺望高天鹅堡周遭景致。画面中央立在山头上的黄色建筑即是高天鹅堡,左边则是霍恩施万高小镇,与阿尔卑斯湖相邻。(林丽娟/新纪元)

鹅黄色的高天鹅堡(亦称旧天鹅堡)与新天鹅堡遥遥相对,典型的城堡外观,像是守旧的老爷爷。旧城沿着山壁而建,筑成一道防护墙,红瓦井然有序地装饰其上。花园虽然不大,细细品味却也充满趣味。看向前方,只见低矮灌木丛排成圆形小喷泉,昂头而立的天鹅塑像立于其中,正喷着沁凉清泉。

高天鹅堡庭院内一只黑天鹅昂首吐着清泉。(林丽娟/新纪元提供)

城堡外处处以天鹅的图像装饰着,连小细节都不愿放过。(林丽娟/新纪元提供)

再往里走,四只石狮子顶着巨型石圆盘的喷水池,从石狮口中汩汩涌出的泉水,在阳光映照下显得晶莹剔透。若从城堡大门进入,一抬头便可看到巴伐利亚的徽章立于城门之上,还有两座手执长矛的中古骑士。穿越城门拱廊,拱助沿着建筑构造延伸,在收角处装饰的图案不尽相同,有神父、狗、城堡、钥匙、狮子及天鹅等。

由城门通往城堡入口处的上方装饰着两座骑士雕像,和巴伐利亚国王的徽章。(林丽娟/新纪元提供)

由城门通往城堡入口处的上方装饰着两座骑士雕像,和巴伐利亚国王的徽章。

天鹅,在这儿扮演主要角色。它是这个小镇——施万高(Schwangau)中古时代骑士的动物纹章,马克西米利安二世视自己为他们的继承人,因此采用了他们的盾徽,并融入当地传统。而他的儿子(路德维希二世)也沿用此徽章,在新天鹅堡内也以天鹅作为主要的动物纹章。有时则用来连结中世纪普法兹伯爵和巴伐利亚王室等徽章。

城堡内部的壁画描绘着德国中古世纪传说和诗歌的场景,其中包括天鹅骑士(Swan Knight)——罗恩格林(Loherangrin)的传说。路德维希自小生活在此环境中,耳闻目睹下,自然对罗恩格林的故事再熟悉不过了。1861年2月2日,时值15岁的路德维希,在慕尼黑歌剧院观看瓦格纳(Richard Wagner)的歌剧《罗恩格林》后,深深着迷。从此他视自己为一位富有浪漫传奇色彩的施万高骑士、是天鹅骑士罗恩格林,同时也是巴伐利亚的统治者。

少年的路德维希在浪漫的群峰景色和高天鹅堡壁画影响下,对他的艺术品味有着巨大的影响,以至之后的新天鹅堡设计。(待续)

——转载自《新纪元

【大纪元2023年05月09日 作者:林丽娟】

责任编辑:王堇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