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如故的艺术殿堂 ——行走意大利之佛罗伦萨(上)

作为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大区的首府,佛罗伦萨被广汎认为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地,是西方艺术与建筑的摇篮之一,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与其说佛罗伦萨是一座城市,倒不如说其本身就是一所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意大利旅游网址:http://italy.ntdtvla.com

佛罗伦萨当之无愧是一座艺术之城。这里有着诸如乌菲兹美术馆、学院美术馆、巴杰罗美术馆、碧提宫内的帕拉提那美术馆等世界上出类拔萃的美术馆,收藏有大量绘画和雕塑等稀世珍品。

座落于领主广场的乌菲兹美术馆(Galleria degli Uffizi)。(iStock)

佛罗伦萨是一座美丽的建筑之城,其历史中心更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整座城市遍布广场、宫殿、塔楼、教堂等等,每走一步都是独特的风景,每一処风景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佛罗伦萨也是许多名人巨匠的故乡或生活的地方。这里诞生了“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但丁、博学者列奥纳多·达·芬奇、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科学家伽利略、政治理论家马基维利、雕塑家多纳太罗等,他们的出现从不同角度影响着世界。

佛罗伦萨领主广场

坐落于市中心的领主广场(Piazza della Signoria)是一座 L 形广场,得名于广场上的旧宫(原名领主宫)。领主广场是这座城市的行政和社会生活中心,是本地人以及众多游客聚会的地点。广场上还有佣兵凉廊、乌菲兹美术馆、商人法庭(1359)(今农业局)和乌古其奥尼宫(16世纪,正立面可能出自拉斐尔的手笔)等古老的建筑物。

领主广场全景

广场上陈列著众多引人注目的雕塑杰作,例如旧宫前的大卫像的复制品(真品收藏于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科西莫一世青铜骑马像、海神喷泉、海格力斯和凯克斯、珀耳修斯和美杜莎的首级等等,整个广场就如同一座壮丽的露天博物馆。

俯瞰著领主广场的旧宫(亦称维其奥宫)是佛罗伦萨的市政厅所在地、也是托斯卡纳最宏伟的市政厅。这是一处厚重的罗马式建筑,顶部有着开垛口的堡垒以及高94米的古老钟楼。旧宫曾是美第奇家族的住所,宫外环绕着精美绝伦的雕塑,宫内更不乏各种艺术品,包括雕塑、壁画、穹顶画、挂毯等等,其中就有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宫里还有一个可容纳五百人的议事大厅,极尽富丽堂皇。

佛罗伦萨主教座堂广场

从领主广场走出不远,即可看到佛罗伦萨的首要地标、意大利最重要的名胜之一:佛罗伦萨主教座堂广场(Piazza del Duomo)。气质优雅的圣母百花大教堂、美丽高耸的乔托钟楼和八角形的拥有“天堂之门”的圣若望洗礼堂均位于该广场上,三大建筑融为一体,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圣母百花大教堂

乔托钟楼

洗礼堂

圣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名列欧洲第四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主教座堂,也是该城市首屈一指的建筑物。该教堂于1296年由乔凡尼·美第奇出资建造,历时175年才完工。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瑰宝,这座使用白、红、绿三色花岗岩贴面的美丽教堂将文艺复兴时代所推崇的古典与优雅诠释得淋漓尽致。其精美而巨大的穹顶长153米、宽90米,在城区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游客们可以登顶穹顶,尽情俯瞰佛罗伦萨迷人的全景。

佛罗伦萨圣十字圣殿

圣母百花大教堂东南方大约800米処的圣十字广场上,座落着佛罗伦萨圣十字圣殿(Basilica di Santa Croce)。圣殿中既收藏有艺术珍品,也安葬著多位最杰出的意大利人,包括米开朗基罗、伽利略、马基亚维利、罗西尼和马可尼等,因而这里又被称作“意大利的先贤祠”。

圣十字大殿

佛罗伦萨老桥

佛罗伦萨有一条横贯整个城市的河流:阿诺河。阿诺河上的桥梁中,维琪奥桥最为古老,亦被称作老桥。老桥是建于1345年的石拱桥,几个世纪以来历经沧桑,也是佛罗伦萨在二战中唯一幸存下来的桥梁。诗人但丁与其挚爱贝特丽丝相遇在这座桥上,又为老桥增添了许多浪漫色彩。桥上有不少珠宝店,上层还有贵族行走的瓦萨利走廊。

老桥

佛罗伦萨皮蒂宫

在阿诺河南岸距离老桥不远的地方,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皮蒂宫(Palazzo Pitti)。皮蒂宫建造于1458年,原是银行家卢卡·皮蒂的住所,1549年由美第奇家族买下,并作为托斯卡纳大公的主要住所,宫内世代积累了大量珍贵绘画和珠宝。

18世纪晚期,皮蒂宫曾一度成为拿破仑·波拿巴的权利中心,统一后的新意大利皇室也曾在此短暂居住。1919年,埃马努埃莱三世将宫殿连同藏品一起捐献给了意大利人民,皮蒂宫现作为佛罗伦萨最大的美术馆向公众开放。

日落时分的一站,必定是位于阿诺河南岸、奥特拉诺区山上的米开朗基罗广场(Piazzale Michelangelo)。广场上矗立的大卫青铜像是仿造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制成。放眼望去,蓝色的阿诺河、雄伟的老桥、美丽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和高耸的钟楼等尽收眼底,竟令人倍感亲切——也难怪,这里的景致曾在明信片上出现过太多次,又怎能不让人一见如故。◇

文/晨曦
责任编辑:何林

SaveSave

SaveSave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