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旅游:巴黎印象(一)

较之北美人,欧洲人有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使你这个异乡人能立即感觉到,但这种无形的力量并没有完全把你排斥于他们的生活之外。举个例子来说,欧洲有一句俗语“the beauty of doing nothing”,我想这是生活在北美的人无法真正理解的,即使知道它的含义,也无法真正遵从它。北美人就像一个上了劲儿的陀螺,已经不知道停下来是什么意思了。当你走近巴黎,也许你真的想好好休息一下呢。

到巴黎时,正值下午时分,住的地方马路对面是巴黎第二大公园──卢森堡公园(Jardin du Luxembourg),放下行囊后,我们就进入园内,而看到的景象却不禁使我愕然。公园里到处是人,跑步的、打球的、跳绳的、下棋的、观战的……如果不是五步一雕像,十步一喷泉,提醒我已经置身于欧洲,恍然间,还以为自己回到了十几年前的中国故乡。公园里的卢森堡宫是法国参议院所在地,前面一个大水池,周围的椅子上坐满了人,脸上的表情是如此的随意,在他们的感染下,你也会坐下来享受美丽的黄昏。

公园与巴黎大学仅一墙之隔,绿地上满布学生。巴黎的大部分草地是不让人踩的,只圈出有限的几块可以让人在上面看书、闲谈。乍看到这一景象还有点不适应,因为太吵了,但看书的人似乎并不在意,如入无人之境,手中拿着一小块面包,就权当晚饭了,简单却乐在其中。

卢森堡宫是法国参议院所在地。(大纪元资料室)

卢森堡公园内雕像比比皆是。(大纪元资料室)

卢森堡公园与巴黎大学仅一墙之隔,绿地上满布学生。(大纪元资料室)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從住處步行至巴黎聖母院。期間拐了一個彎,到先賢祠(Pantheon)一停,這是一個白色的精美教堂,新古典主義建築,正面仿照了羅馬萬神殿的風格,裡面葬著眾多法國名人,如伏爾泰、盧梭、雨果、居裡夫婦、大仲馬等等。

先贤祠内葬著众多法国名人。(大纪元资料室)

巴黎聖母院建在塞納河的西提島上,歷經時間與風雨,教堂內外都非常老舊,隨時處於維護狀態。十三世紀三十年代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的加冕典禮奠定了巴黎聖母院重 要的宗教、政治地位,此後,亨利六世加冕、路易十三許願、路易十四還願、拿破侖加冕……聖母院見證了800年間法國眾多驚心動魄的歷史。

經過長長的排隊等待,順塔樓拾級而上,經怪物走廊,看到雨果筆下卡西莫多敲鐘的鐘樓,然後爬到塔頂,就可以領略巴黎的全景了。

雖 然天氣晴好,但你也不要報太大的期望想看清整個巴黎,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空氣污染很重,空中總是飄著灰濛濛的一層霧氣。其實在飛機上,如果你留意一下,就 會看到巴黎上空一個明顯的界限(灰罩)。初見時,我也吃了一驚,也許你會說我少見多怪,對一個有一千多萬人的城市來說,可能不算甚麼吧。

巴黎圣母院历经时间与风雨。(大纪元资料室)

圣母院见证了法国众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大纪元资料室)

在圣母院塔顶领略巴黎的全景。(大纪元资料室)

如果你感興趣的話,不妨在聖母院廣場上尋找一下叫「原點」(Zero Point)的紀念物,它是法國丈量全國各地里程時所使用的起測點,同時也增添了聖母院作為法國文化中心的象徵意義。

圣母院广场上的“原点”。(大纪元资料室)

西提島是巴黎城區的發源地,除聖母院外,聖禮拜堂(La Sainte-Chapelle)也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聖禮拜堂建成於1248年,用以供奉耶穌基督受難時的荊冠、十字架碎片和其他聖物,路易九世花巨 資購得,僅荊冠一項的費用就可以建至少3個聖禮拜堂,但這些舉世無雙的珍寶在法國大革命中被洗劫或破壞,聖禮拜堂也未能倖免。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聖禮拜堂 經歷了一系列重大的修復後,逐漸形成如今的面貌。

因為聖禮拜堂與法國司法機關比鄰,想進入聖禮拜堂,必須從一個角門經安檢才能入內。聖禮拜堂分上下 兩層,上層曾僅供皇室專用,大廳中奇蹟般得以保存下來的15扇彩色玻璃窗可謂精美絕倫,繪製出1,113幕講述人類歷史的場景:創世紀、出埃及記、耶穌受 難記、耶穌復活、啟示錄……

彩色玻璃窗畫是哥特藝術的特色之一,製作過程是先畫草圖、著色,然後按草圖將玻璃分割成塊,塗色後在爐中烘烤,顏色固定後用鉛條把玻璃組合在一起,卡在窗框裡。陽光透過彩窗,折射出夢幻般的光彩,令人目眩神迷。

聖禮拜堂的下層是公眾禮拜堂,以藍色和金色為主調的天頂亦是富麗堂皇,裡面的一副十三世紀壁畫《天使報頌》是巴黎最古老的壁畫。遺憾的是,這個曾經的神聖、嚴肅的場合現在多用於舉辦各式音樂會,在人心中,神的光輝被世俗漸漸淡化了。

圣礼拜堂供奉耶稣基督受难的圣物。(大纪元资料室)

有如梦幻的彩色玻璃窗画。(大纪元资料室)

文/王颖 摄影/Sunny

责任编辑:王川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