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马铃薯压泥器 轻松做10种美食

压泥器(Potato Ricer)来制作马铃薯泥、蒜泥是家庭厨房的常见操作。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用压泥器来做酪梨酱、番茄酱,甚至是面条呢?

即使是不爱吃马铃薯泥或蒜泥的人,也能将这种工具应用到其它各种用途。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必买一些用途单一、很可能一年才用一次的厨具了。

鸡蛋沙拉

下次制作鸡蛋沙拉的时候,不要再花大量时间切碎一堆煮蛋了。将一个个煮好的鸡蛋丢进压泥器里一压,瞬间就能出来细碎的沙拉蛋。这样我们就不必担心破碎的蛋黄四处散落,或沾到手上了。

切碎煮鸡蛋有点麻烦,那么不妨试试用压泥器。(Shutterstock)

沥干菠菜

不管是将冷冻菠菜解冻,还是将新鲜菠菜烹饪,这种菜容易出水的特性都是很令人讨厌的。而压泥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将湿漉漉的菠菜放进压泥器里,轻轻一压,就能轻易地沥干水分。这比用手攥的方法更有效,同时既不会弄脏手,也不会让手上的脏东西污染蔬菜。

菠菜的水分较多,如果需要将其拧干,那么不妨试试用压泥器。(Shutterstock)

番茄酱

自制的番茄酱新鲜美味,而且不含添加剂,只是制作的过程太麻烦了,要经过煮熟、剥皮、切碎、捣泥等一系列过程。但是,压泥器可以大大提升制作效率。将煮好的番茄丢进压泥器里一压,这种工具就能轻易地分离果皮,并将果肉碾碎成泥。然后我们就可以用这些果泥来制作酱汁了。这种方法效率很高,尤其适合批量制作宴席菜。

用压泥器处理番茄,制作番茄酱变得容易多了。(Shutterstock)

鹰嘴豆泥

鹰嘴豆泥(Hummus)是不逊色于马铃薯泥的配菜,口味甚至比后者更香。但是鹰嘴豆颗粒小,捣泥和去皮的过程殊为不易。而压泥器可以轻易地同时做到这两件事,既压出细腻的鹰嘴豆泥,又将豆皮留在压泥器里面。同时,这样压出来的豆泥往往比手捣的更加均匀,没什么较大的碎块。

还在用粉碎机制作鹰嘴豆泥吗?不妨试试快捷又易清洁的压泥器吧。(Shutterstock)

酪梨酱

酪梨酱油滑细腻,是夹面包、蘸点心的上乘之选。但是酪梨可比煮熟的鹰嘴豆更难捣,因为它比较滑,而且有一定的硬度。压泥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整块的酪梨瞬间变成柔滑细腻的酪梨酱。

美味而有广泛用途的酪梨酱,可以就压泥器轻易地做出来。(Shutterstock)

苹果沙司

苹果沙司可以在超市里买到,但是这些罐装的果酱往往很甜,而且可能有添加剂。那么何不用压泥器在家做苹果沙司呢?为免压苹果的时候筋疲力尽,我们最好先将苹果煮软,然后再放进压泥器处理。这种工具能使果肉、果皮和果籽分离,也就节省了削皮和去籽的时间了。

压泥器也可以用来压苹果沙司。(Shutterstock)

婴儿食物

婴儿往往要吃糊状食物,否则容易呛到。选用孔洞最细小的压泥器,可以让我们轻易地将柔软的食物压成糊状。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不用整天吃外面那些口味单调的冲泡糊糊了。他们将可以享受到煮水果、煮蔬菜等各种新鲜材料做出来的可口食物。

孩子不喜欢口味单调的婴儿食物?不妨试试用压泥器处理新鲜煮熟的蔬果吧。(Shutterstock)

压制面条

用面粉自制面条,听起来像是很繁琐的过程。但是压泥器能让这个过程大幅简化。压面条需要的是底部孔洞较宽的压泥器,或者为可拆卸的压泥器换上大孔洞的底部网碟。事实上,市面上的面疙瘩制作器(Spaetzle makers),外型与压泥器是很像的。因而有了压泥器,我们甚至不需要为了面食而购买一个额外的器材了。

面疙瘩制作器很像压泥器,在家庭厨房中,后者往往可以用来代替前者。(Shutterstock)

石榴汁

石榴(Pomegranate)汁清涩甘甜,别有一番风味。然而石榴籽细小滑溜,一般的榨汁机不太容易将它们打碎。但若使用压泥器,榨石榴汁就容易多了。将一堆石榴籽塞进压泥器轻轻一压,马上就能萃取出果汁来。同样的方法还可以用来处理其它小颗的水果,例如葡萄。而且压泥器还有去除果皮的功能。

普通的榨汁机不容易处理细小的石榴籽,而压泥器却很容易能榨出石榴汁。(Shutterstock)

菜花饭

觉得米饭的糖分太多,想换一种低糖的主食?那么不妨试试用压泥器来做菜花饭(Cauliflower rice)吧。将煮熟的菜花切小后丢进压泥器里,压出细碎的菜粒,然后再洒上香料或酱汁,就是一份清爽好吃的菜花饭啦。

用压泥器制作菜花饭,取代高热量的白米饭。(Shutterstock)

总的来说,压泥器可以用来快速处理很多食材,尤其适合在宴会场合制作大量的菜肴。同时,用压泥器压出来的酱泥往往还带有一点质感,不会过度碾压成一坨浆糊。所以下次需要细碎食材的时候,就拿起压泥器来试一试吧!

责任编辑:茉莉

【大纪元2022年10月17日 记者刘景烨编译报导】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