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夜放花千树 提灯闹元宵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是弘扬传统文化、正统信仰和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风俗。

源于佛道祭礼 历代张灯

相传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家祭神礼仪,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因这一日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庆祝。秦末时亦有“正月十五燃 灯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说。

汉武帝时,把对“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汉明帝时,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不论士族庶民,一律“燃灯敬佛”,以示对神佛的尊敬和虔 诚。此后,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道文化的影响扩大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历朝历代都以此为一大盛事,各种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

梁简文帝在《列灯赋》中写道:“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情景。唐代时社会升平,经济 富庶,文化昌明,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

宋代沿袭唐风,“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明、清时灯节 依然昌盛,家家户户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火树银花,大街小巷的灯市、灯社、灯谜、灯会大放异彩。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局部。(新纪元资料室)

元宵节的灯种类繁多,按工艺材料分,有布帛灯、纸灯、琉璃灯、白玉灯、麦丝灯、竹灯等,用绫绢、竹木、玉佩、丝穗、贝壳等材料,经彩扎、裱糊、编 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

按造型分,有梅花灯、荷花灯、仙鹤灯、长鲸灯、玉兔灯等,还有用灯彩堆叠悬缚而成的灯轮、灯树、灯楼、灯山等大型灯景。

各种各样的灯,形态千变万化,不仅制作精美,而且灯上画着著名的神仙故事和历史故事,蕴涵着历史文化、伦理道德、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等丰富内容。届时君臣 百姓都去观灯或猜灯谜,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敬天敬神、从善如流、弘扬正气等道德理念深入人心,使人从中受到智慧的启迪,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 欢迎。

如:一团和气灯、和合二圣灯、三阳开泰灯、四季平安灯、五子夺魁灯、六国封相灯、七擒孟获灯、八仙过海灯、九子十成灯、十面埋伏灯,还有各种佛灯、道灯、 子牙封神灯、孔明灯、唐僧取经灯等,不胜枚举,讲述的都是儒释道传统文化故事,灯面上绘有神仙、历史人物及各种场景,令人赏心悦目,益智增慧。

鳌山灯是古时元宵灯会的大型灯组,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神话故事,鳌山是神话中的海中高山。其造型通常为一只或数只巨鳌背负山峦,山上荟萃千百盏华 灯、山石、树木、楼阁,佛、仙、神的雕塑与绘画,以表现传说中的神仙及仙境。

鳌山灯气势恢宏,体量巨大,其景美仑美奂,仿佛使人进入神仙世界。山上可容乐师奏乐,山前设有大露台可供歌舞演出。如明代诗人王世贞在观鳌山灯时写道: “烟火楼台疑化国,高明世界正宸游。”展现出人们对神、佛的敬仰和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升平乐事闹元宵


《升平乐事图.花篮灯》,清,无款,台北故宫,册,绢本设色,18.5公分×24.3公 分。


清,佚名,《升平乐事图.白象花灯》。(台北故宫)

清朝《升平乐事图》一册共十二开,内容描写春日风和日丽、枝繁叶茂的庭园中,宫廷仕女和孩童们一起闹元宵,贺新年欢度佳节的情景。各种各样应节的灯笼精美 无比,有花篮灯、花烛灯、鹿灯、鹤灯、鹅灯、兔灯、象灯等。仕女面容秀丽温婉,姿态娴静慈悦;小朋友们天真活泼,趣致顽皮,提灯笼,放风筝,踢毽子,骑竹 马,射箭,耍傀儡……玩着各种游戏。苍松翠柏掩映着轩廊水榭,湖亭围栏旁假山兀立,水边坡岸点缀着白梅寒竹,远处淡云轻烟,山峦隐现,青溪小桥,景色十分 清幽怡人。


清,佚名,《升平乐事图.鹿灯》。(台北故宫)


清,佚名,《升平乐事图.花烛鹤灯》。(台北故宫)


清,佚名,《升平乐事图.大花灯》。(台北故宫)

册页风格清丽华贵,工整细腻,大量采用清宫廷喜吉祥寓意之图样,如比喻科举高中,有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以谐音寓吉祥,瓶(平)、桔、戟(吉)、红色蝙蝠 (洪福)、白象、鱼(余),有太平有象,吉庆平安,洪福到来;具象征性,有梅鹤祝寿;表现节令特点,有炮竹报喜,上元花灯。整幅画给人一派天伦之乐、天真 祥和的富丽吉祥之感。


清初,天津杨柳青,《竹报平安》。(新纪元资料室)

墨客元宵咏灯诗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如唐代诗人张祜在《正月十五夜灯》中写道:“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 词声。”描绘出灯月交辉、家家出门、万人空巷、歌舞乐声之盛大,直传天上,这也正是唐代灯节的雅致之处和文化氛围之所在。

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里的“花千树”指灯,“星如雨” 也指灯,“鱼龙舞”指鱼灯、龙灯及各种各样数不清的灯彩和烟火。形容当时灯火之辉煌,如同东风一夜之间使百花盛开,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阵阵星雨,悦 耳的音乐之声在四处回荡。

诗人将元夜美景写得生机勃勃,使人感到明丽的春光就在眼前,感受到春的气息。因此,诗中首句后来常被人们用来描写春天的美景。

清代诗人王士祯担任刑部尚书时,有一次,他看到家乡山东所出的一种以麦秸为材质的彩灯,竟因精巧别致而以显著位置张列在帝苑之中时,欣然写下一首《上张灯 后苑,以麦灯居中,吾州所产也》:“积就丝丝冰比洁,镂成叶叶玉生光。闻道圣人昭俭德,莹莹一盏照中央。”

初唐卢照邻《十五夜观灯》∶“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这首诗形像的描绘出绚丽多彩的元宵灯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甚至一直绵 延不绝的与昊昊天穹连成一片,远处的灯光恍若点点繁星坠地,靠楼的灯光似明月高悬,与夜空中的繁星融为一体,妙不可言。予人以愉悦的感受,飘逸的遐想,深 邃的思考,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真理、正义和光明。

正月为春季万物生机萌动之时,在这月圆之夜,人们表达团圆、平安、和平的意愿,寄讬了对美好春天和光明未来的向往与期盼。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