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住进闹市玻璃房 吃饭睡觉都被监控

电视台选择在鲁尔区埃森进行这场实验,地点是市中心。消息传开,埃森居民非常好奇,在放置玻璃房的广场上总是聚满了人群。人们互相议论,好奇地拍照、自拍,各种媒体都到场采访观众,也采访玻璃房里的记者……这个广场成了埃森的聚焦点,也有人戏称,埃森终于有了一个“动物园”,而且可以24小时免费参观,半夜三更也不关门,只是这个动物园里的对象不是动物。

挑战自我Thilo当透明玻璃人

自愿进行实验的“小白鼠”名叫Thilo Mischke,今年33岁。他是记者、作家、电视主持人,为多家媒体工作,包括《图片报》、《明镜》等。

随时随地被监视,打电话、浏览网页、打字,以及抽烟、吃饭、喝水……总之,一切都是彻底的透明,很多人最好奇的问题就是,Thilo为什么要这么做。他接受很多采访,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说,现在的人都生活在自觉和不自觉的监视之下,但是监视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玻璃房这个实验把它具体化了、生动形象化了。而且他从小就很好奇,自己被监视到底会怎样,他也很想知道自己个人的反应,挑战极限。

Thilo的玻璃房约长12米,宽2.5米,高3米,四周全部是玻璃结构,没有任何遮挡的角落。不仅如此,里面有三个摄像头对着他的“起居室”,床头还有摄像机。Thilo随时在线,人们可以与他通过脸书、推特、Skype等方式即时联络,他的电话号码也被电视台公开了。玻璃房外面有扩音器、大屏幕,可以把Thilo的电脑展示出来,他打电话时也同步被放出来。

Thilo必须一直呆在玻璃房里,只有上厕所和洗澡时可以离开,不受监视。但是上厕所的时间也有限制,不能带手机进入,而且如厕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

耗到精疲力尽 需要时间反思

这个全方位监视实验共五天,Thilo从一开始的兴奋、好奇,到关闭、保护自己,他一开始自认为具备的强大外壳被一层层剥掉,他变得有些心力交瘁,因为他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躲藏,无法恢复、调整自己。身体上也逐渐达到极限,因为即使睡觉,他也不是一个人,他知道自己一直在外人的注视下,身心无法得到休息、放松,注意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

Thilo的变化与观众及网民的行为很有关系,他发现观众与他的距离越来越近,甚至到了放肆的地步,最后几乎毫不顾忌他的感受。当他疲惫不堪想入睡时,还有人敲玻璃发出很大的声响,故意吵闹不休。网络上对他的各种评论也让他感觉受到伤害。

通过这个实验,他最大的改变是对公共社交网络的态度。他在实验结束时对电视台表示,自己还会继续上推特、脸书等,但有关自己个人的页面他将立即关闭,不再对陌生人公开。他劝告网友们,不要轻率暴露个人资讯,不要随时随地发帖公布自己在哪里,做什么。总之,他需要好好反思,到底该如何对待隐私。

在实验期间,电视台请观众与Thilo面对面聊天,这些与Thilo素不相识的人来到玻璃房里,报出自己的姓名后,Thilo很快就能说出对方女朋友姓名,去过哪里,参加过什么聚会等,令这些观众目瞪口呆。因为电视台的几位工作人员在幕后迅速上网“人肉”,一下子就把各种资讯综合起来,并且与真人对上号了。

实验结束了,Thilo非常轻松,他终于获得了个人空间的自由。正像全程陪伴这个实验的心理学家预言的那样,Thilo不想多说一句话,不想再上网。他只想睡觉,同时释放五天来被压抑的情绪,甚至骂人。

大纪元记者余平德国报导

责任编辑:文婧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
返回顶部
大纪元德国生活网简介 | 授权与许可 | 版权©2016年大纪元德国生活网 保留所有权利